本书围绕校内外协同育人问题,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四个重要教育领域的各自定位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教育、影子教育(校外培训)、公办校外教育及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亚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分为四大板块:1)校外教育规范发展的国际比较;2)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激活自身的内驱力,唤醒自身的成长意愿,从先醒者走向先行者,不断丰富自身成长的可能性。正高级教师吴春来,结合自身20多年的成长心得、蜕变经历,从日常中成长、大赛中成长、评课中成长、培训中成长、支教中成长、提炼中成长、团队中成长这7个方面,探寻教师成长的可行路径,分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修炼之道,助力教
《何以为师:21位名师的教育之道》是一部凝聚了21位杰出教师教育智慧与心血的力作。这些教师来自五湖四海,跨越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教育经历与感悟,生动展现了成为名师的艰辛历程与成功经验。本书从“仁爱的呼唤”“初心的坚守”“执著的追求”和“专业的修炼”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并呈现了名师们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懈的坚守、
本书从“唤醒灵魂,明确此生使命”“坚持读写,沉潜专业发展”“躬耕课堂,追寻生命意义”“历练重任,赋能个体成长”“拥抱热爱,播撒桃林芬芳”五个方面,汇聚了20位一线榜样教师的职业生涯叙事。阅读这些职业生涯叙事,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可以增强职业认同,唤醒自主成长意识,提升自主成长能力,明晰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个体的主体性,自觉思
本书源于作者从一名乡村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知名校长的自主成长经历和教育体悟,从“把成长变成生命自觉”“清除禁锢自己的藩篱”“拥有投资自己的远见”“做个研究型卓越教师”“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这五个方面,梳理了作者对于教师生命成长进阶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有效做法,不仅能够触动渴望不断成长的教师的敏感心弦,还能够激发其内隐的
名校非上不可吗?文科就没有前途吗?大学应该如何度过?成为大人是什么意思?鸡娃到底有没有意义?对于应试教育,是要说yes还是no?他们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但面对社会时钟的压力,我们还能怎么做?这些问题,在过去和今天都困扰着年轻人。2008年,耶鲁大学英文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因《精英教育的劣势》一文走红,随后《优秀的绵
学校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驱动和政府主管部门引领和支持下,学校内部产生的一场自我革命,将会催化学校办学的深刻变革。建立在二进制基础上的数字技术使世界上的一切事务事物都编辑成为数字集合和函数,为建立计算机互联网奠定基础。教育新场景,就是在这个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全球化联网数字和智能资源的综合背景。融合数智技术,
本书立足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历史变迁、现实困境与未来路径为线索,通过文献分析、实证调研与案例研究,深刻揭示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职能定位、组织变革、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如“县镇塌陷”现象、培训结构性短板及教师参与动机差异等,并据此提出了“研训一体”“精准培训”等创新策略,为破解县域教师发展难
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认真落实《推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任务要求,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为专利代理业务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于2023年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