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 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
本书是铃木大拙作品系列的其中一本。作为其他三册(《铃木大拙说禅》《禅百题》《禅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及艺术》)的补充,这一本的研究对象乃是日本的“灵性”,即禅到达日本之后所形成的日本人独特的灵性观念。铃木大拙在这本书中梳理了自镰仓时代以来日本的禅和净土系思想的发展,深入展现禅的日本式面向,向读者揭示了同为东亚文化气质造就的土
本书是一部关于佛学的通俗哲学读物,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佛学的众多概念、智慧,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解答许多年轻人面临人生问题的困惑和思维迷雾。同时,本书旨在破除对佛学等哲学概念的种种误解与排斥,绕开表面的仪式与符号,结合当下语境以及现代人的普遍困境来了解佛学的精神关切与内在逻辑。本书对佛学的讲解限于哲学概念层
《中国佛教文化史》,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著。这是一部全面、细致地描述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史、阐发中国佛教文化伟大成就、总结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规律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题目论述最为全面、说明最为翔实、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 全书180万字,分三编。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被划分为四个时期: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至东晋后期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更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
本书在内容上接续前著《铃木大拙说禅》,以日本人的自然观为切入点,深入阐述自然与禅,自然与日本人及禅的相遇,由此产生出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书中介绍了铃木大拙的禅学观及其历史演变,对希望理解日本文化和艺术的背景下禅的概念的人是有价值的。将对禅的热爱和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方面——俳句、茶道、花道——融为一炉,日本这些具有
《华夏图腾》是一本全面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文化起源中有关图腾的书,牵涉到有关“生命的来源”“方位的构建”和“时间的确立”三部分。生命的起源主要根据当下的考古与史料发现,推测原始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生命由来的追问,涉及祖先崇拜,有鱼、蛙图腾等。第一次将华夏的由来确认为是鲜花图腾,即“华夏”一词是由鲜花崇拜而得名,这是作者的一大
本书稿是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与峨眉山佛学院联合策划的系列学术研究丛书《佛教与民俗》第五辑,是近年来关于佛教与民俗研究的部分成果。该辑分为生命礼仪专题、信仰民俗、仪式民俗、团契民俗、岁时民俗、游艺民俗及外三篇等七部分内容,解析佛教如何演变、契合中国民间知识与风俗习惯等。佛教与民俗是一个研究前景很广的课题,对“中国佛教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本土科幻想象传统进行有趣解读的学术普及读物。以中国古代传统标志性符号龙为切入点,从龙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象出现所代表的神话学、人类学含义谈起,展示华夏神龙的面貌和社会功能。作者认为,此种神话幻想之社会功能,相当于原生态的虚拟现实,故在书中以文化基因视角,区分时段研究龙的起源,强调玉龙一体理论,即玉文化催
神话,一般理解为一种人类早期幻想的、虚构的文学故事。本书将引领读者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走出单一学科视角,走向文史哲与艺术、宗教、政治、教育不分家的文化整合观,将神话视为文化文本的原初编码,将神话观念比作某种发挥深度决定作用的文化基因。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本书从文化基因理论创建的新视角,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