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时间跨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思想材料为四吠陀经典。思想背景为雅利安人同印度原住民间的冲突与融合。本书涵盖了整个婆罗门学术及宗教发展史,自四吠陀至梵书、奥义书又及于经书之各时代。作者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近现代宗教学研究的两大工具,即比较语言学与比较哲学,凸显了古代印度宗教与哲学的
刘城教授从事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史研究多年,从最初的英国宗教改革研究,经由英国中世纪教会,延伸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最终修炼出一幅以英国教会史为中心的学术路线图。本书收录了刘城教授的代表性论文20余篇,内容涉及中世纪基督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以及中世纪与近代的思想理念、社会结构、纪年方法、史学著述。文章内容有助于
本期设置汉传佛教栏目,包括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两部分。书稿内容包括宋祖雄《论南北朝时期益州佛教风尚变迁》、李华伟《从“数息观”的再阐释看天台禅法的中国化——兼论慧思、智顗援道入佛之异同》、觉深《华严十玄门思想发展演变》、贾靖恩《试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汉传佛教中的菩萨特质及其异同》等19篇学术论文。各位学者和研究者对
本书是作者探索女娲神话与信仰30年的成果结晶。上编将女娲置于中国民族信仰的大背景下,从考察其历史的以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存在状况入手,采用了文献分析与田野作业的方法,尤其大量采用了现代民间流传的女娲神话,对女娲的神格进行重新审视,探讨了女娲及其神话与信仰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女娲在中国民族信仰中的地位等,以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江西文化为出发点,深挖江西特色文化、地域文化,推进了《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出版工作,以独特的形象、深厚的底蕴、优美的画面立体地展示江西形象,增强文化自信,讲好江西故事。《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定位为“轻学术文化读本”,既有面上的综合
本书稿是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学、文化与文献:宋代文人寺记的多层次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751067)研究成果。宋代寺记数量较为庞大,《全宋文》中收录有宋代寺记一千余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著作以宋代文人寺记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寺记产生的因缘、文体特性、文化思想、文献问题,具体考订《全
本书系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1HQZZ002Z),是在作者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以浙江古代道教方志为研究对象,将方志文献研究和文学研究相结合,且运用目录、版本和文献学方法进行考证和辑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本书对道教方志的内涵与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对存世和存目浙江道教方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
本书运用符号学、象征人类学的理论,阐释民族神话记忆中赛会符号的象征意义。作者以哈尼族长街宴作为一个具体的、清晰的、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研究案例,在田野调查点的基础上,围绕其来历、活动中的民俗事项及歌舞表演等叙事情节进行诠释,深描各种象征符号在社会情景中表征的内涵,为相关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用提供学术指导和建议。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英文版是一套面向大众以及海外读者的江西外宣图书,为江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强省建设重点项目,旨在打造成为江西向全国、向世界展示江西形象的文化名片。本书为其中介绍江西道教文化的分册。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地道的英文、精美的图片,以及电子书、有声书等媒介,通
在漫长的前现代社会,整个地球上的先民都曾经长久地生活在类似萨满的精神氛围之中,萨满文化也因此被当今国际学界公认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最深厚的精神根脉。其年代深远和积淀厚重的程度,往往超出今人的想象。本书通过世界各地三十六位萨满的自述,生动展现其心灵的超常体验,是一部广泛取材的萨满医师幻象治疗经验自述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