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词法模式类推创造词法词是当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研究基于构式理论,通过对当代汉语新产生的词法词的整理,全面描写并概括了当代汉语词法模式的形义组配特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从解词者视角构拟了词法词的词义识解程序,并结合认知理论深入探讨了词法词的词义识解机制;另一方面,从造词者视角分析了词法模式的类推构词机制,区分了类推构词的归纳推理模式与溯因推理模式。
2015年3月下旬的一天,李加pan从南京师范大学来北语参加博士生入学面试,我邀请的考官施春宏教授和孟凯教授对加pan赞赏有加,毫无保留地建议录取他;我也觉得加pan在十来名面试者中基础最好、思路最清楚,只是暗存两点疑虑。一是加pan的硕士论文做的是新词语研究,而且面试时说以后还想做新词语研究,我担心他流于零星词例的采撷或词汇现象描写,做不出有理论成色的研究;二是得知加pan是温州人,我疑心:这小伙子真想做学问吗,他能摆脱温州人善经营的基因和赚大钱的财富梦吗?不久,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加pan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词汇学,入学后十分勤奋,自我加压,研读了大量词汇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语法学及认知语言学论著,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对词汇现象越发敏感,从微观着眼发现问题,连类而及,抽绎规律,探求因果。博士论文选题基于构式理论,首次从词义识解机制和词法模式的类推构词机制两个向度对汉语构词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解释性研究,拓展了构式理论的研究空间,得到五位匿名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获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毕业后,加pan意犹未尽地转场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一方面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另一方面,经合作导师李曼丽教授和清华大学中文系张赪教授的指导,又拓宽了研究视野,在学术汉语词汇领域找到新的研究空间,博士后工作被评为优秀等级。出站后,他凭着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研究积累,申请到教*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教*部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中心一般项目,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近日,加pan告诉我,他的书稿《基于构式理论的现代汉语词法模式研究》已经杀青,希望我能作个小序,我乐而为之。我个人以为,这部著作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现代汉语新产生的词法词,从构式的视角对现代汉语词法模式进行了创新性专题研究,是汉语词法学领域一项有重要推进的研究成果。
该书对相关研究文献掌握全面,注重汲取以往研究的理论精髓和分析方法,并针对现存问题探寻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路径。所用语言材料相当丰富,数据统计精细,使词汇分析建立在可靠的语言事实基础之上。通过对多个词法模式从形式和语义两方面的深入分析,细致归纳了现代汉语词法模式的形义组配规律;经由词义推导深入剖析现代汉语词法词的词义识解机制,构拟词法词的词义识解程序;区分了两种类推构词方式:基于常规相似性类推构词与基于非常规相似性类推构词。这些分析视角、思路及研究发现的原创性较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构式理论在词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了很好的示范,进一步拓展了构式理论的研究空间。此外,该书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未登录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词典编纂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相信这部著作能给同行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视野、信息和启发,也会引发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拓展性研究。
最后我想说的是,加pan今年刚33岁,已经有如此丰富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在词汇学领域实属难得。希望加pan以更加开阔的心态,摆脱青年学者内卷化科研竞争的影响,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远规划,不懈努力,为汉语词汇学研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博
2023年10月12日
李加pan,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2020年进入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序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对象
1.3研究方法
1.4研究意义
1.5语料来源
2.国内外汉语词法模式研究
2.1关于汉语词法模式的描写性研究
2.1.1宏观层面的汉语类词缀研究
2.1.2微观层面的个案描写研究
2.1.3现有研究的不足
2.2关于汉语词法模式的解释性研究
2.2.1生成语言学视角的解释
2.2.2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解释
2.2.3其他视角的解释
2.2.4现有研究的不足
2.3小结
3.词法模式及词法词的异质性
3.1词法模式的界定及特征
3.2术语选择理据
3.3词法词的概念及异质性
3.3.1两组对立概念
3.3.2词法词的异质性
3.4词法结构与句法结构的部分同构性
3.5小结
4.词法模式的构式属性及范畴化特征
4.1构式的定义
4.2构式的分类
4.2.1实体构式与图式构式
4.2.2词法构式与句法构式
4.3词法模式的构式层级
4.4词法模式的构式范畴化特征
4.4.1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方式
4.4.2词法模式范畴化中的例频率与类频率
4.5小结
5.词法模式的形义组配特征
5.1词法模式的形式组配特征
5.1.1后定型词法模式的形式组配特征
5.1.2前定型词法模式的形式组配特征
5.1.3无定型词法模式的形式组配特征
5. 2词法模式的语义组配特征
5.2.1句法-词法词的语义组配特征
5.2.2唯词法词的语义组配特征
5.3小结
6.词法词的词义识解机制
6.1词义可预测性
6.1.1认知词汇学的词义可预测性
6.1.2词法词的语义整合性
6.2唯词法词的词义识解机制
6.2.1构式压制及相关概念
6.2.2定中式[N N]的词义识解机制
6.2.3定中式[V N]的词义识解机制
6.2.4状中式[N V]和[A V]的词义识解机制
6.2.5状中式[N A]的词义识解机制
6.3句法-词法词的词义识解机制
6.4小结
7.词法模式的类推构词机制
7.1基于常规相似性类推构词
7.2基于非常规相似性类推构词
7.3类推构词的溯因推理特质
7.3.1溯因推理的概念
7.3.2类推构词中的溯因推理
7.4类推构词中的并合造词
7.5小结
8.结语
8.1主要结论
8.2创新之处
8.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