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汉英语时间标记系统语法化对比研究

汉英语时间标记系统语法化对比研究

定  价:34 元

丛书名:语言学论丛

        

  • 作者:李志岭 著
  • 出版时间:2010/11/1
  • ISBN:9787301180884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46 
  • 页码:19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1
8
8
7
0
3
8
0
8
1
4
    该研究提出,正像汤廷池曾指出的,主要为分析印欧语言而倡设的传统西方语言学模式有时候并不能完全适合对汉语句子结构的分析或说明(参见曹逢甫1995:1),这也应包括对汉语时间信息标记手段的说明。汉语时制研究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比语言学领域对时制对比的回避和尴尬现状也说明了这一事实。
    该研究认为,要在汉语时制研究等相关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研究指导思想的转向:即篇章语言学转向、系统功能转向、历史和认知转向,并且应提出“时间标记系统”这一概念,由此丰富语言研究的元话语系统,并建立合适的、共同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同时适应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标记手段的分析,能够把所比项目或系统同时纳入分析、描写和研究的视域,也就是“把所比项目或系统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框架内(王菊泉,郑立信2004:33),”然后进行研究和比较。这样不但能真正得出汉语时间标记手段的全貌,还能全面考察汉英语时间标记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在综合各家关于篇章层级系统的论述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汉英语时制研究也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即:根据语言的层级系统,或不同时间标记所控制的语篇片断的长度,时间标记(marker’s)也构成层级结构。这个层级结构可以分为从语篇以降直至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假定句子以上的时间标记主要由各种时间话题充当;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则包括时间状语和时、体标记)。各层级的时间标记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篇章、宏观段、段落、句群的时间性话题加上句子的时间性话题,还有时问副词,向下延伸到表示时和体的语法标记。因此,时和体实际上可以看做时间标记系统的两个层级。在汉英语时制对比研究中,应首先对两种语言各自的时间标记系统进行对比。采用这种系统观的方式全面考察汉英两种语言的各种时间标记方式,去发现两种语言中分别是哪种标记方式用得多,哪种标记方式用得少,从而弄清两种语言的时问标记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就避免了“戴着有色眼镜”以英语的时制为标准去判断汉语时制的有无。这样设计的一个时间标记系统如下:
    篇章层面时间标记(TMD:time marker of diSCOLlrse)
    宏观段时间标记(TMMP:time-marker of macro—paragraph) 
    段落时间标记(TMP:time marker。of paragraph) 
    句群时间标记(TMSS:time markel‘0f selltential sequerice) 
    句子时间标记(TMS:time market-of sentence) 
    动词时间标记(TAM:tense and aspect marker) 
    语言的普遍性是语言研究的目标之一。试图阐释语言普遍性的研究一般假设以下三点作为立论的出发点: 
    所有语言均自一种语言发展而来; 
    在所有语言社群中,语言行使相同的功能,而这决定了所有语言语法的相似性; 
    就人类内在的言语能力而言,所有语言都有同样的生理基础。(Bussmann 2000:506) 
    基于以上三点,该研究假定:不同语言功能的总量相等,即都能反映主客观世界,包括对语句中动词的时间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这就是说,各语言表征时间信息的功能总量相等。语言问的不同只是不同语言表征这种信息的具体方式或形式(formal devices)因语言而异,有的以语法手段为主,有的以词汇手段为主,有的以篇章手段为主,有的是以句子为凸显的基本单位赋予时间信息的。换言之,不同语言虽然表征时间信息功能的总量相同,但该功能在不同语言层面的分配则因语言而异。这种不同层级间功能分配的语际差异可以称之为语言功能表征的语际相对性。在特定的语言中,如果在某一功能方面某一层级有所不足,则这种不足会由其他的某一或某些层级来补偿。(参见洪堡特1997:9)语言间关于某种特定功能的不同不是有还是没有某功能,而是该功能在相应层级分配的不同。另外,在Givon&Martinet以及Perkins所作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汉语时间标记系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细化的过程。 
    在第五章,我们对语法化机制进行了系统探讨。我们区分了两种转喻:一种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转喻或基于概念(或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互包容与邻近关系的转喻;另一种是以语言形式或语言片断之间的包容或邻近关系为基础的转喻。这种转喻通常表现为用较短的形式来代表或激活对于较长的语言形式或片断的记忆,进而唤起关于一般由较长的语言形式或片断代表的事物的记忆。 
    隐喻和转喻都被认为是语法化进程中的重要的认知机制,但一般不区分以概念为基础的转喻和以语言形式为基础的转喻,所以,以语言形式为基础的转喻及其作用大多被完全忽略了。但我们发现,在语法化进程中以语言形式为基础的转喻作为认知机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在第六章中,我们对英汉语时间标记系统进行了共时对比。我们还从宏观语法化角度对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历时发展进行了考察。统计结果显示,英语篇章中句子层面时间标记的数量远多于汉语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但汉语篇章中旬子层面以上的时间标记数量比英语篇章句子层面以上的时问标记多。基于这一统计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是篇章取向特征凸显的,即更多地倾向于使用篇章中的时间话题。而英语时间标记系统是以句子为取向的,更多地依赖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手段。尤其是在时态方面,英语是句子自足型的,一般每个英语句子本身都具有时态标记。然而,汉语的句子通常需要通过句子以上的时问话题来确定句子中动词的具体时间定位。 
    英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共时研究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即:就一种具体的功能来说,语言的不同层级之间是互补的。汉语中句子之上的层面所承担的标记时间信息的功能比英语句子以上层面所承担的多。在句子层面则恰恰相反。汉语句子更多地依赖句以上层面来确定句中动词的时问定位,而英语句子在对动词提供时间信息方面很大程度上是自足的。 
    在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历时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篇中时间标记数量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经历了从篇章取向型时间标记向句子取向型时间标记的转移,汉语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变得越来越精细了。另外,由于时间副词和时体标记(tense and aspect markers)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时间信息朝句子的动词集中,而这正是像英语这样的句子自足型时问标记系统的典型特征。这种向句子取向型时间标记系统的转移证明了我们的另一假设。也就是,在发展过程中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倾向于变得越来越精细。这样一来就增加和改变了汉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也证明,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是在朝句子取向型发展,尽管它还没有走得像英语时间标记系统那样远。 
    第七章从微观语法化的角度考察了英汉语时体标记语法语素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英汉语时体标记实际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语法化的来源和语法化机制方面。英汉时体标记语素语法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法化程度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减损(phonetic reduction),音节熔合(fusion)与相关语言单位自主性的降低(lsss of autonomy)。总体来说,汉语时体标记语素语法化的程度比英语相关语素语法化程度低。我们认为,导致汉语时间标记系统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原因是汉语作为孤立语的属性和汉语本身的书写系统,即汉字的属性。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 
    1)共时地看,英汉语言时间标记系统的不同主要在于,汉语时间标记系统是篇章凸显的,而英语时间标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句子凸显的。 
    换句话说,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实际上是通过宏观时间标记与微观时问标记的结合对动词时间信息加以标记的。前者指不同篇章层面的时间话题,后者指“将”、“在”、“着”、“了”、“过”等时体标记。而英语的时间标记系统是句子凸显的,即英语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足的。 
    要对汉语句子层面的时间信息加以标记,不同篇章层面的时间标记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对英语句子层面的时间信息加以标记,不同篇章层面的时间标记是补充性的。这是两种时间标记系统的本质性差异。 
    2)在古代,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中只有很少的时体标记。到明、清两代,然后发展到现代,时体标记数量已增加到每一万字中约一百五十个左右。同时,时间副词也增加了许多。 
    因此,总的来说,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发展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增加了很多。发展到现代,在汉语不同种类的时间标记中,句子层面的时间标记实际上占了大多数。从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这种变化来看,从历时的角度讲,汉语经历了从篇章取向的时间标记向句子取向的时间标记的转变。这说明,通过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宏观语法化,这两种时间标记系统的差异缩小了。尽管到现在为止,这两种语言的时间标记系统仍然差异很大。 
    3)就体范畴而言,英语和汉语的体范畴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两种语言的体标记大都有相同的语法化来源和认知机制。从本质上说,英汉两种语言体标记系统的不同只是语法化程度的不同。 
    4)我们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话题这一范畴在汉语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证明,时间话题,尤其是句群层面的时间话题在汉语时间标记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汉语的时间标记系统又是“话题凸显”的。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与英语为代表的主语凸显的语言不同,汉语是话题凸显的语言。然而,和其他学者不同,我们不是针对主语来提出并讨论话题的。我们是从语言的时间标记功能这一角度来研究这个范畴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实际上提出了汉语话题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和新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主要在于: 
    1)该研究从语法化的视角看汉语的时制;提出时间标记系统这一概念(即一种语言标记动词时间信息的各种语言形式),而不仅仅戴着印欧语言时制(tense)范畴的有色眼镜看汉语的时制,从而提出一种考察汉语时制的新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汉语时制研究迄今为止所面临的困难与尴尬。 
    2)本研究把目光转向汉英两种语言的时间标记系统,采用系统观,兼顾基于篇章研究的宏观语法化和基于词汇变化理论的微观语法化。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时间标记系统进行语篇层面的共时对比,从而确定了汉英两种语言中时间标记功能在篇章各层面分配的不一致,即汉语采用的是篇章或话语凸显的时间标记方式,而英语采用的是句子凸显的时间标记方式。对汉语时间标记系统进行基于语篇的历时的宏观语法化考察,从而证明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经历了由粗疏(coarse—grained time marking system)而细化(fine—grained time marking system)的演变历程,同时也证明,汉语虽共时地看与英语时间标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而历时地看,又在朝英语式的时间标记方式靠近。汉英语体标记的微观语法化对比则揭示了汉英语时间标记系统在语法化方面的普遍性和各自的特殊性。在以上诸方面,该研究克服了到目前为止汉英语时制对比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汉语时制的本质、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发展,以及汉英两种语言时间标记方式得出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结论。 
    该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认识汉语语法的重要方面,即时制,有一定启发意义。时间标记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丰富语言研究的元话语系统,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域,包括对汉语语法的研究以及篇章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该研究指出,汉语时间标记系统是篇章凸显的,英语时间标记系统是句子凸显的,这对于英汉语言对比、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研究和教学都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借鉴意义。研究证明,汉语经历了从篇章凸显的时间标记系统向句子凸显的时间标记系统的转移,从而缩小了英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体范畴语法语素在语法化来源与语法化认知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一点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普遍性的认识。汉语时间标记系统经历了细化的结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汉语发展的总趋势以及语言变化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