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莫卧儿王朝在1857年遭受灭顶之灾并最终覆亡的故事。
神秘间谍、著名记者、自称的革命家、反战的日本人……各自奔赴风起云涌的近代上海,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企图撼动历史巨轮。
1929年的一个清晨,21岁的波伏瓦与24岁的萨特在卢森堡花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辩,三个小时后,波伏瓦宣告自己在哲学上对萨特全面溃败。这似乎折射出知识女性的共同困境当她们闯入智识领域时,该如何突破教育壁垒、文化规训与自我质疑的重重枷锁?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切入波伏瓦的著述与个人生活,揭示出其在智识生涯与情感生活中所关注的
孔庙是传统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教育与祭拜孔子等儒家先圣先贤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近代以来,传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孔子及其祭祀、教育、文化空间孔庙,更遭到多重的批判与挤压。探索孔庙的变迁,即是透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有效视角之一。本书从清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清初三大儒从祀孔庙事件入手,描绘近代变革大潮冲击下
本书是一部围绕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展开的近代中国金融史。原名为《非常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曾在2014年出版,由近现代史学者杨天石撰序,讲述了20世纪一系列发生于上海的金融事件和著名银行家的故事,展现近代金融和银行家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本次增订将原书分为上下两篇,在此基础上依据近年金融热点
本书为地方文化学者陆明所撰散文和志乘的汇编,分上下两辑。内容包括嘉兴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诗文、著作,等等。作者依据各种载籍,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从事地名普查工作时积累的地方史素材,述往思来,把地名、人物、特产等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再现了烟雨江南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意境之美,力求展示
蔡云万著《蛰存斋笔记》,不分卷,全书近三百则,广泛记载前朝掌故、民国军事、人物行迹、礼会习俗、诗文箴铭、奇闻异见,内容博杂,其中较有史料价值部分,一是作者久参北洋直军戎幕,得以当事人身份追述民国若干重要史事,可信度较多。二是作者对前清权贵重臣入民国后的情况了解不少,可补史书之阙。三是有关淮扬风土和乡邦史事记载,多可弥补
本书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花文廷教授而组织编写的纪念文集。文集共分两大篇章。上篇主要是花文廷教授对化学研究以及生活的思考,包括花教授个人资料以及所著散文、诗歌、学术观点等;下篇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院、中科院化学所以及国内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花教授众多学生等为花教授所写的纪念文章。
本书精选了百色起义纪念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次对百色起义老战士进行口述史采访的珍贵资料,主要包括参加过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亲历者对于百色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红八军的回忆,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军领导百色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对于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徐蓝教授最新力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简洁、通俗的文字,综合运用档案文献、个人回忆、书信日记等第一手资料,辅之以大量历史资料图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完整、清晰的勾勒,揭露法西斯的邪恶,叙述战争过程的曲折和残酷,讴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危难之际所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