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民族志,作者在泰国中部的曲乡开展了长时段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制度-认同-实践三维视角,深度探究泰国社会公民身份建构的本土逻辑。作者发现,一方面,由南传佛教衍生出来的“功德观”构筑了当地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通过功德的让渡和共享实现社会联系,并进行着各种道德共同体的塑造;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
\"九姓胡,亦称昭武九姓,指隋唐时期的中亚粟特城邦群体。粟特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掮客,被誉为“亚洲内陆的腓尼基人”。作为商业民族,粟特人也是突厥胡化和汉化的媒介。突厥上承匈奴、柔然,下启回纥、蒙古,为六至八世纪亚洲内陆的霸主,对隋唐中国乃至波斯、阿拉伯均有重大影响。突厥与九姓胡之间婚姻互通、礼俗互渗、语
本书以论述欧洲主要民族的发展经纬为主旨,循序分述自古迄今登上欧洲历史舞台的各主要族群的演变历程。年代前溯远古,历经上古、中古和近现代。论述在于追溯当今欧洲各民族源流,包括从远古部落社会的族群,到古代民族的初步形成,中古晚期的分化、融合,再到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直至冷战格局终结,又一轮新的民族国家分立的漫长历史过程,涉及
《浙江历代进士录》属“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搜集了浙江15000名左右进士的名录,所收每一进士,都引有小传及第一手史料的书证。全稿共920万字,按照朝代分为唐五代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按不同朝代、不同州府、不同县,分时分区排列。从时空纵向,可以比较同一个地区进士数量变化,看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关系;从同一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认知与阐释东方和中国的重要图书。本书延续、修正、深化了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概念,通过更为缜密的历史文献梳理和更为精确的地理测绘数据,厘清了“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具体走向,并将“丝绸之路”向西延伸至叙利亚,首次强调了河西走廊及沿线长城之于“丝绸之路”的过渡和屏障作用,为见证中原、西域和
江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从1938年6月,日军攻占马当要塞,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江西境内先后进行了长江要塞马当保卫战、南浔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湘粤赣边区作战、赣江追击战等大规模抗击日寇的战役,基本守住了境内相对稳定的对日作战线、相持线,始终没有全境沦陷,为支撑东南抗战,屏蔽西南大
《私人生活空间史》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歇尔·佩罗(专业研究现代史与女性史)创作的随笔类历史书籍。作者在书中追溯了房间这一私人空间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直至今日的变革,研究了它的无数形式和功能,从国王、儿童、工人的卧室,到恋人、死者、旅行者的房间,再到僧侣、犯人、流离失所者居住的特殊空间。作者尤为关注女性与社会边缘群体对房间(
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明清时期均属直隶辖区。三地在自然环境上山河一体,人文历史上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以京津冀历史文化为研究主体,分析其共性特征和个性所在,对于夯实三地历史文化研究基础,推进经济社会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主要栏目包括:特稿、学术前沿、《红楼梦》研
斡鲁朵是契丹语词汇,汉语直译为“宫殿”,狭义指辽朝统治者居住的穹帐,广义则是一项富有契丹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辽代斡鲁朵共有十二宫一府,其组织结构由行宫、隶宫部族与隶宫州县三部分构成。斡鲁朵制度作为辽朝统治者为践行“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而创制的核心制度,融合了“国制”与“汉制”,对辽朝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廖大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健,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本书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之一。以于文史哲全文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近现代史学术论文为案例,邀请论文作者撰写论文写作方法和反思等经验谈,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提供参考,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本书价值在于,所收录的论文作者均为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