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时间顺序记载了科学思维演变中的所有重要进展。开篇介绍了过去三十年间科学史的发展以及对科学史的积极研究所引发的争议,随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科学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包括17世纪颠覆性的科学革命以及科学家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个人成就。第二部分分析了科学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关键主题,即迫使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出版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此次出版为英藏藏文文献之第26册。包括第120-151卷,图版600余张,包括众多有价值的藏文文献在内
本书是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案例分析系列书中的一部。从近年出版的虚构类、非虚构类、少儿类畅销书入手,分析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究这些营销模式给我国书业营销带来的启示。本书收录案例丰富,分析、点评到位,适合出版专业人士阅读。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国际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中国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网络
本书作者团队由三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从档案学和档案数字资源研究、建设工程管理和电子档案系统开发研究、企业运营和管理行为研究方法出发,结合深入的建设项目现场调查和相关政策研究,提出了“建设项目电子档案标准和系统研究”的背景、动因、管理目标、关键标准、实施难点和解决方法,旨在从理论层面提出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标准建设的思路。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