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专用指导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紧紧抓住国考大纲的要求,立足于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体系,是一套内容全面的教师资格考试用书。《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专用指导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针对性;二是练习题的针对性。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教材中的内容必须是针对考点的,内容的设计要围绕考点而展开;练习题的针对性指的是练习题必须是针对考点而设计的,当考生做过习题之后能够加深对考点的理解,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概述
二、素质教育观
三、幼儿素质教育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七、幼儿教育的意义
八、幼儿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二、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四、全面发展教育
五、幼儿的发展
六、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七、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八、“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九、设计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
十、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幼儿教师职业概述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要求
三、终身学习
四、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概述
二、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
三、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五、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
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摘要)
七、儿童权利公约(节选)
第三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基本法律制度
二、教师的权利
三、教师的义务
四、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第四节 幼儿保护
一、幼儿的法律地位
二、幼儿的权利
三、幼儿的权利保护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解读
六、教师职业道德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七、保教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三、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四、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三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概述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幼儿教师需要处理的几大关系
五、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保教活动中的践行要求
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一节 文化常识
一、中外历史常识
二、中外民俗与节日
三、中外名胜古迹
第二节 科技常识
一、中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二、外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第三节 文学常识
一、中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二、外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三、中外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第五章 基本能力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概述
二、概念与定义判断
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四、比较
五、类比推理
六、演绎推理
七、归纳推理
八、论证推理
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工具书检索信息能力
二、文献检索信息能力
三、网络检索信息能力
四、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储存和应用的能力
五、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第四节 写作能力
一、写作基础知识
二、写作过程
三、常见文体写作
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附录:《综合素质》(幼儿园)考试大纲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概述
二、素质教育观
三、幼儿素质教育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七、幼儿教育的意义
八、幼儿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二、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四、全面发展教育
五、幼儿的发展
六、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七、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八、“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九、设计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
十、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幼儿教师职业概述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要求
三、终身学习
四、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概述
二、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
三、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五、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
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摘要)
七、儿童权利公约(节选)
第三节 教师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基本法律制度
二、教师的权利
三、教师的义务
四、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第四节 幼儿保护
一、幼儿的法律地位
二、幼儿的权利
三、幼儿的权利保护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解读
六、教师职业道德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七、保教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三、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四、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三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概述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幼儿教师需要处理的几大关系
五、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保教活动中的践行要求
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一节 文化常识
一、中外历史常识
二、中外民俗与节日
三、中外名胜古迹
第二节 科技常识
一、中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二、外国科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第三节 文学常识
一、中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二、外国文学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三、中外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第五章 基本能力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筛选并整合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概述
二、概念与定义判断
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四、比较
五、类比推理
六、演绎推理
七、归纳推理
八、论证推理
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工具书检索信息能力
二、文献检索信息能力
三、网络检索信息能力
四、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储存和应用的能力
五、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第四节 写作能力
一、写作基础知识
二、写作过程
三、常见文体写作
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附录:《综合素质》(幼儿园)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专用指导教材:综合素质(幼儿园)》:
(3)团结协作。
幼儿教师要协调好人际关系,搞好团结协作。在现代的幼儿园中,人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果,培养人靠单个教师是不能完成的,需要许多教师的合作,也需要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4)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是由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
2.知识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精深的专业知识。
第一,精通所教授科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应该对所教科目的基础性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第二,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幼儿教师要了解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它不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而且使教师有可能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取得协调,在组织幼儿开展综合性活动时相互配合。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幼儿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教师的知识越广博,越能做到知识讲解的透彻生动,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密切与幼儿的关系,成为向幼儿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
(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是否懂得并掌握了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直接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和效率。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材教法是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能使幼儿听明白;其次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更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风采。幼儿教师尤其要掌握与幼儿对话的艺术。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幼儿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塑造其活泼开朗的性格。
(2)组织管理能力。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集体中幼儿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特别重要。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幼儿集体的组织管理。幼儿教师要准确了解幼儿的情况,善于利用幼儿的特点来进行组织和管理。
(3)教育科研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总结、实验及创造发明的能力。它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应具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我表现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幼儿教师的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表现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4.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对繁重的教学、紧张的工作、琐碎的事务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地从事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反应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对自身角色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高尚的师德、乐观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
(四)幼儿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幼儿教育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也赋予了幼儿教师新的重任和新的角色。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有下面几种。
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幼儿教育是儿童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要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奠定基础,还要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也就是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然而,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和幼儿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和现有的发展水平,通过创设环境,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①引导。对幼儿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②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③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④教导。教导幼儿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3.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1世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宁、个人的幸福都需要健全的人格。人格的发展完善伴随着生命的始终,而幼儿时期则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这是每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