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着重在理论上、观念上和实践意义上归纳和倡扬舆论监督的价值意义,希望能够促进民众的舆论监督意识,使舆论监督提升为一种文化力量。
本书将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构成部分加以分析,把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环节加以界定,在伦理学、哲学和政治学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着重在理论上、观念上和实践意义上归纳和倡扬舆论监督的价值意义。
序 罗以澄
前言
第一章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第一节 社会正义
第二节 舆论监督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第二章 舆论监督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
第一节 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二节 官本位与人本位
第三节 从观念冲突到利益冲突
第四节 舆论监督是一种文化启蒙
第三章 舆论监督与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社会综合变迁的过程
第二节 现代化:目标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三个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社会评价体系
第一节 社会评价
第二节 舆论监督与社会评价的关系
第三节 建立科学化的社会评价体系
第五章 中西方舆论监督的比较
第一节 中西方舆论监督思想的比较
第二节 中西方舆论监督体制的比较
第三节 中西方舆论监督性质的比较
第六章 舆论监督与价值传播系统
第一节 价值与价值传播系统
第二节 舆论监督与价值传播系统的互动
第三节 价值传播系统的过去与未来
第七章 舆论监督案例评析
一、“渤海二号”:跨人禁区的脚步
二、“南丹矿难”:媒体首先撩起黑幕面纱
三、孙志刚事件:公民权利史上的里程碑
四、“长洲戒毒所案”:彰显记者的正义、良知与机智
五、“夫妻看黄碟案”:法治社会公民权不可侵犯
六、南京冠生园事件:公共利益支持记者的暗访行为
七、刘涌案:新闻舆论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八、银广夏事件:舆论监督之于企业的意义
九、殷新生案:舆论监督呼唤法律保护
十、繁峙受贿事件:舆论监督也需要监督
附录一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简论曾凡
附录二 湖北省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
报告 王梅芳 高海波
参考书目
后记
(二)罗马及中世纪正义观
理性正义论在古罗马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西塞罗和乌而比安的思想尤为典型。西塞罗认为正义是自然法与理性的体现。他说:“法不是别的,就是正确的理性;它规定什么是善与恶,禁止邪恶。”在西塞罗看来,人类法所依据的准则就是永恒的自然法。人类法的“正义”体现出自然法的“永恒正义”。西塞罗认为,整个大自然都是受正义统治的,自然是正义的本源。由于“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即正义的理性”,因此,我们彼此共享正义的观念。西塞罗认为,现实的人类之所以恶习成性,首要的原因是把功利和正义分割开,成了一切伤害的根源。那种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法是不正义的。法是正义与非正义事物之间的界限。人类法是“自然与一切最原始的和最古老的事物之间造成的各种契约,它们与自然的标准相符构成了对邪恶予以惩罚、对善良予以捍卫和保护”,现实的正义意味着共同拥有国家的法律,相互承认权利和义务,以维护自然的秩序。有理性人的特征就是按照理性给予每个人以应有的东西,这种态度就是正义。
罗马法时代,各得其所的分配正义原则被进一步肯定,在乌而比安和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中,法被解释成善良和公正的艺术,书中明确提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各得其所的坚定而恒久的愿望。这种分配正义原则在此之后,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流。到了中世纪,宗教取得了绝对统治地位,一切学科都被并入神学之中,人是神的造物,社会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正义问题也被纳入到神学的视野,理性之光被上帝“绝对信仰”所笼罩,“自然法”被纳人到上帝的永恒法之下。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