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否作出决定、与人类合作、成为人类的朋友、与人类坠入爱河,或者是否有可能伤害人类? 本书直面人与机器人交互过程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 从军用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护理机器人,甚至是配备人工智能的性爱机器人: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机器人表面上的能动性? 本书认为,我们需要探索人类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与机器人进行最佳的协调与合作。 本书研究了人类与机器人在伦理上的重要差异,以期实现负责任的人 机器人互动伦理。、立法者与使用者的实践文化系统。
由于不同机器人在外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这就引出了一 系列哲学问题。如果机器人对人类造成潜在的伤害如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引发车祸这就引发了应该如何编程机器人以令其行为表现良好这一伦理问题。如果机器人看起来像人类,比如像一位中
国人,这可能就会引发相关的伦理问题,比如,人们应该如何对待机器人?然而,如果只是一台小型的、与人类无任何相似之处的扫地机器人,就不会引发此类伦理问题。人们仍然可以就此提出一些哲学问题。比如,这样的机器人是智能的吗?它们有自己的愿望和信念吗?它们能够像人类那样理性行事吗?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愚蠢,但当涉及其他类型的机器人时,这些问题就非常有趣了。这本书就是关于这些问题的,它是关于机器人应该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行事,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机器人的。
作者斯文·尼霍姆(Sven Nyholm),慕尼黑大学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慕尼黑机器学习中心人工智能伦理学的主要研究者,《科学与工程伦理》杂志的联合编辑,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他的研究和教学涵盖了应用伦理学、实践哲学和技术哲学。
译丛主编杜严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