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教程(第二版)博雅国际汉语精品教材 丁崇明
定 价:98 元
丛书名:博雅国际汉语精品教材
- 作者:丁崇明 著
- 出版时间:2024/1/1
- ISBN:9787301347348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46
- 页码: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开
本教程主要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系统讲授汉语语法,注重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介绍语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外国人学习汉语需要特别注意的语法点进行重点讲解。如专门介绍了各种词类的特点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简要分析了汉语的43种基础单句句式,深入介绍了部分特殊句式,系统介绍了汉语的体范畴。每章均有思考与练习,后附部分参考答案。外国留学生通过学习,能打下扎实的汉语语法基础,全面提升汉语水平。书后附有“索引”,方便读者查找汉语语法术语或重要的虚词。
本教程主要供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或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使用,也可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及国际汉语师资培训系统学习汉语语法的教材,还可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2009年出版第一版,国内一些大学把本书作为本科留学生高年级“现代汉语”课程的教材,也有的把它作为语言生的教材,也有的把它列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硕士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的阅读书目之一,美国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主要培养美国K-12中文教师的中文教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Arts in Teaching Chinese Program)把本书作为研究生专业教材。
丁崇明
----------------------------
丁崇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方言学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现代汉语语法教程》(2009)、《汉语语音教程》(与荣晶合著,2008)等。
第一章 语法概说 1
1.1 什么是语法 1
1.2 语法单位 1
1.2.1 语素 2
1.2.2 词 2
1.2.3 短语 3
1.2.4 句子 3
1.3 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3
1.4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5
思考与练习(1) 7
1.5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8
1.5.1 现代汉语主要的语法特点 8
1.5.2 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
对应关系 10
1.5.3 汉语有丰富的量词 11
思考与练习(2) 11
1.6 汉语的词类 12
1.6.1 词类划分的依据 12
1.6.2 词类概观 12
1.6.3 词的兼类和词类的活用 14
思考与练习(3) 17
1.7 短语 17
1.7.1 短语的结构类型 18
1.7.2 短语的功能类型 25
1.7.3 复杂短语及短语扩展 26
1.7.4 短语结构层次分析 28
1.7.5 歧义短语(多义短语) 30
思考与练习(4) 33
1.8 句子成分 36
1.8.1 主语和谓语 36
1.8.2 述语和宾语 38
1.8.3 定语 40
1.8.4 状语 41
1.8.5 补语 42
1.8.6 中心语 42
1.8.7 独立成分 43
思考与练习(5) 43
1.9 句子的分类 45
1.9.1 句型 45
1.9.2 句式 46
1.9.3 句类 46
1.9.4 疑问句 46
思考与练习(6) 57
第二章 实词的特征及其应注意的用法 59
2.1 名词及其应注意的用法 59
2.1.1 名词主要的语法特征 59
2.1.2 名词的类别 60
2.1.3 名词及相关词语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61
思考与练习(7) 63
2.2 动词及其应注意的用法 64
2.2.1 动词的语法特征 64
2.2.2 助动词的运用 65
2.2.3 趋向动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69
2.2.4 离合词 74
2.2.5 动词重叠式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77
2.2.6 “有”构成的句子 79
2.2.7 心理动词及其相关句式 80
2.2.8 不及物动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81
思考与练习(8) 82
2.3 形容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87
2.3.1 形容词 87
2.3.2 形容词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90
思考与练习(9) 93
2.4 数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94
2.4.1 基数词 94
2.4.2 序数词及不同意义序数的表示方式 95
2.4.3 倍数的表示 97
2.4.4 分数的表示 98
2.4.5 概数的表示 98
2.4.6 “两”与“二”的运用 102
思考与练习(10) 103
2.5 量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05
2.5.1 量词的分类 105
2.5.2 量词的语法特征 106
2.5.3 量词与名词意义的联系 106
2.5.4 名量词与名词的组合 108
2.5.5 兼名量和动量的量词 109
2.5.6 不定量词“点儿”与“些” 110
思考与练习(11) 111
2.6 代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13
2.6.1 人称代词 113
2.6.2 指示代词 115
2.6.3 疑问代词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5
思考与练习(12) 118
2.7 副词及某些副词的运用 120
2.7.1 副词的种类 120
2.7.2 副词的语法特征 122
2.7.3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122
2.7.4 部分副词的基本用法 123
思考与练习(13) 133
第三章 虚词的特征及其应注意的用法 141
3.1 介词及其应注意的用法 141
3.1.1 介词的语法特征 141
3.1.2 某些介词的用法 142
思考与练习(14) 149
3.2 连词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52
3.2.1 连词的分类 152
3.2.2 连词的语法特征 153
3.2.3 连词和介词的兼类 153
3.2.4 连词“并”及副词“并” 154
3.2.5 连词的省略 155
思考与练习(15) 156
3.3 助词 158
3.3.1 什么是助词 158
3.3.2 助词的分类 158
3.3.3 助词的使用 158
思考与练习(16) 159
3.4 语气词 160
3.4.1 语气词及其特点 160
3.4.2 语气词的分类 160
思考与练习(17) 165
第四章 体范畴 166
4.1 体范畴概述 166
4.1.1 什么是“体”,什么是体标记 166
4.1.2 现代汉语的体范畴系统及体标记 167
4.2 完成体 168
4.2.1 主要的完成体标记“了1 ” 168
4.2.2 表示完结语义的完成体标记“过1 ” 170
4.2.3 “的”构成的过去完成体 171
4.2.4 “的”完成体句子与“了1 ”完成体句子的
主要区别 172
4.3 已然体 172
4.3.1 已然体的功能及其分类 172
4.3.2 已然体出现的句法环境 175
4.3.3 常用的双“了”句 176
4.4 部分使用“了”的语义及句法制约 177
4.4.1 一些不能带“了”的情况举例分析 178
4.4.2 较少带“了”的情况举例分析 179
4.4.3 必须加“了”的句法语义结构举例分析 179
4.4.4 心理动词构成的句子能否带“了”受制约较多 180
4.4.5 影响“了”使用频率的其他因素 181
思考与练习(18) 183
4.5 进行体 185
4.5.1 进行体标记及其构成的主要句式 185
4.5.2 进行体标记“着”构成的非典型连动结构 187
4.6 持续体 187
4.6.1 典型的持续体标记“着” 187
4.6.2 非典型的持续体标记“了1持续” 189
4.6.3 使用“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89
思考与练习(19) 190
4.7 经历体 192
4.7.1 经历体的体标记及其语法意义 192
4.7.2 “过”与“了”的比较 193
思考与练习(20) 196
4.8 起始体 198
4.8.1 什么是起始体 198
4.8.2 起始体句子构成的条件 198
4.9 继续体 199
思考与练习(21) 200
第五章 补语及其分类 203
5.1 补语与中心语 203
5.2 充当补语的词语 203
5.2.1 主要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当 203
5.2.2 少数介词短语也可充当 204
5.2.3 个别程度副词也可充当 204
5.2.4 量词短语也常充当补语 204
5.3 补语的语义分类 204
5.3.1 结果补语 204
5.3.2 状态补语 206
5.3.3 程度补语 209
5.3.4 趋向补语 210
5.3.5 可能补语 212
5.3.6 动量补语 215
5.3.7 度量补语 217
5.3.8 时段补语 217
5.3.9 时点补语 219
5.3.10 处所补语 219
5.4 补语的数量 220
思考与练习(22) 221
第六章 现代汉语基础单句句式 224
6.1 什么是基础单句句式 224
6.2 现代汉语基础单句句式 224
6.2.1 句式1:单动词谓语句 224
6.2.2 句式2:形容词谓语句 225
6.2.3 句式3:程度状语形容词谓语句 225
6.2.4 句式4:带宾主谓句 226
6.2.5 句式5:动词性主语带宾主谓句 226
6.2.6 句式6:小句作宾句 226
6.2.7 句式7:名宾判断句 226
6.2.8 句式8:谓宾判断句 227
6.2.9 句式9:主语含定语的主谓句 227
6.2.10 句式10:宾语含定语的主谓句 228
6.2.11 句式11:主后非介词短语状语句 228
6.2.12 句式12:无宾带补主谓句 228
6.2.13 句式13:动补宾主谓句 229
6.2.14 句式14:宾语在双音节趋向补语间的句子 229
6.2.15 句式15:趋向补语在宾语后的句子 229
6.2.16 句式16:“得”字状态补语句 230
6.2.17 句式17:可能补语句 230
6.2.18 句式18:动量补语句 230
6.2.19 句式19:时量补语句 231
6.2.20 句式20:处所补语句 231
6.2.21 句式21:主语为受事的主谓谓语句 231
6.2.22 句式22:主语为施事的主谓谓语句 232
6.2.23 句式23:“被”字句 232
6.2.24 句式24:无施事“被”字句 232
6.2.25 句式25:“把”字句 233
6.2.26 句式26:双宾句 233
6.2.27 句式27:存现句 234
6.2.28 句式28:连谓句 234
6.2.29 句式29:兼语句 235
6.2.30 句式30:能愿动词主谓句 235
6.2.31 句式31:“是的”强调句 ………………………… 235
6.2.32 句式32:介词短语状语在主语后无宾主谓句 236
6.2.33 句式33:介词短语状语在主语后主谓宾句 237
6.2.34 句式34:含两个介词短语状语的主谓句 238
6.2.35 句式35:句首状语主谓句 238
6.2.36 句式36:句首及主语后有状语的主谓句 239
6.2.37 句式37:不含比较数量差异的“比”字句 239
6.2.38 句式38:含比较数量差异的“比”字句 239
6.2.39 句式39:平比句 240
6.2.40 句式40:重动句 240
6.2.41 句式41:名词谓语句 240
6.2.42 句式42:动宾无主句 241
6.2.43 句式43:否定句 241
思考与练习(23) 241
第七章 部分特殊句式 244
7.1 “被”字句 244
7.1.1 “被”字句的语义 244
7.1.2 “被”字句的构成 245
思考与练习(24) 259
7.2 “把”字句 261
7.2.1 “把”字句的句式语义 261
7.2.2 “把”字句的构成及其运用 261
思考与练习(25) 275
7.3 主谓谓语句 276
7.3.1 什么是主谓谓语句 276
7.3.2 主谓谓语句的分类 277
思考与练习(26) 280
7.4 “是的”强调句及相应的“是……的”特指疑问句 …… 281
7.4.1 强调时间的“是的”句 …………………………… 281
7.4.2 强调地点的“是的”句 …………………………… 282
7.4.3 强调方式/渠道的“是的”句 ……………………… 284
7.4.4 强调施事的“是的”句 …………………………… 285
7.4.5 不同“是的”强调句之间的变换 ………………… 286
思考与练习(27) 287
7.5 “连”字句 288
7.5.1 “连都/也……”句的语义特点 …………………… 288
7.5.2 “连都/也……”句的成分特点 …………………… 289
7.5.3 “连都/也……”句的句法功能 …………………… 290
7.5.4 “连都/也……”句的歧义 ………………………… 291
思考与练习(28) 291
7.6 比较句 291
7.6.1 比较句及其分类 291
7.6.2 差比句 292
7.6.3 平比句 301
思考与练习(29) 305
第八章 复句 308
8.1 复句概说 308
8.1.1 什么是复句 308
8.1.2 复句中的主语 308
8.1.3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309
8.2 复句的分类 309
8.2.1 联合复句 310
8.2.2 偏正复句 315
8.3 多重复句 318
8.4 紧缩复句 320
8.4.1 成对的关联词语构成的紧缩复句 320
8.4.2 单个关联词语构成的紧缩复句 321
8.4.3 没有关联词语的紧缩复句 322
思考与练习(30) 322
部分参考答案 324
主要参考文献 358
附录一 标点符号的用法 363
附录二 常用名量词搭配表 388
附录三 常用离合词表 399
附录四 43种基础单句句式汇总表 402
附录五 英汉语言学术语 405
索引 408
初版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