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净增长的重要引擎,或者说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内生动力就是提升国民的文化消费。且从道德文明来看,文化消费与精神文明发展密切相连;从国民素质来看,文化消费与公民素质提升紧密相关;从民生民计来看,文化消费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居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增加,消费类型开始转变。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曾指出:“文化消费乃是第一消费力”。文化开始从高层次的精神产品,转变成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消费品,文化消费正在提高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社会文明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文化消费的健康与否,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与价值导向。故而当今社会,文化消费成与文化产业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必争之地”。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300万的特大型城市,上海一直把建设国际性大都市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但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上海却因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的原因,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低于巴黎、纽约、伦敦等城市。可以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上海自身乃至全国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上海市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迫在眉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此背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决定联合成立课题组开展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的大型问卷调查,旨在分析上海市居民文化消费状况,以期提高上海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
??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设计及样本分布
上海市近些年经历着迅速的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建。传统的老城区和新城区在人口特征分布上显著不同。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原则。其中新城区包括:宝山,奉贤,嘉定,金山,青浦,松江,闵行;老城区包括:长宁,虹口,黄埔,静安,普陀,浦东,徐汇,杨浦。根据上海2013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以上市辖区中共有88个新城区街镇,111个老城区街镇。考虑到新城区人口规模少,人口密度低,我们相应减少了新城区的居委会入样权数,最终在初级抽样单位(PSU)街镇中,我们在新城区中抽取10个,老城区中抽取15个。
然后对新老城区分别抽样。其中市辖区组成第一层的抽样框。为了提高经济水平和流动人口的样本代表性,本次调查对第一阶段抽样框进行排序。首先,对每个市辖区内的街镇,按照非户籍(外来)人口比例进行降序排列,由此获得每个市辖区的街镇(PSU)抽样框列表;然后依据各个街镇的总人口规模进行PPS系统抽样,抽取街道。然后在第二阶段,在抽中的25个街镇内,包含各个居委总户数统计的居委名单成为我们第二阶段的抽样框列表,根据户籍人口数进行PPS系统抽样,在每个街镇抽取2个居委会(SSU)。
调查末端样本(TSU)为家庭户。对所有居委会样本,采用地图地址法建立末端抽样框。所获得的抽样框为居委会行政区划排除了空址、商用地址后,有人口居住的居住地址列表,根据这一列表,按照随机起点的循环等距抽样方式,抽取一个固定大小的样本家庭户地址。在这一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准确界定每一个SSU抽样单元的行政边界,获取基图或绘制参考底图,绘制调查地图;二是制作住户清单列表,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给每一个居委会里的所有住宅建筑物编号,列出所有的住宅和住户信息。最后,在每个抽取的家庭,利用KISH表进行实地抽样,随机抽取一人进行访问,最终获得有效调查样本1007份。
(二)调查样本的社会人口信息
居住区分布:在本次受访的1007位上海市民中,67.5%的受访者居住的社区类型是普通商品房小区,12.0%的受访者居住社区类型为单一或混合的单位社区,10.9%的受访者居住社区类型为未经改造的老城区(街坊型社区),居住在别墅区或高级住宅区的受访者有1.9%,0.4%的受访者居住在保障性住房社区,还有0.3%的受访者居住在新近由农村社区转变过来的城市社区(村改居、村居合并或“城中村”)。此外,96.7%受访者的户型为家庭户,3.3%为集体户。
性别分布:44.10%为男性,55.90%为女性。
年龄分布:受访市民的平均年龄为46.77岁,标准差为15.71,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9岁。
户籍分布:在户籍方面,54.10%为非农户口,13.60%为农业户口;32.00%为居民户口,0.2%为集体户口,还有0.10%境外人士接受了我们的访问,其中上海本地户口受访者有79.10%,20.90%为外地户口受访者。
教育程度分布: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群体遍及了不同的文化程度,1.10%的受访者“从未上过学”,4.30%的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为“小学”,24.90%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为“初中”,20.30%受访者为“高中”学历,6.30%受访者为“中专”,“职高技校”学历受访者为2.50%,15.90%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20.90%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另外还有4.00%的受访者为“研究生”学历(详见表1)。
民族状况:在受访者民族状况方面,有98.30%的受访者民族为汉族。
婚姻状况:就婚姻状况而言,19.30%的受访者“未婚”,0.60%为“同居”,72.20%的受访者为“已婚”状况,4.00%的受访者处于“离婚”状态,3.80%的受访者“丧偶”。
宗教信仰: 92.80%的受访者表示无宗教信仰,3.90%的受访者表示信仰佛教,1.60%的受访者信仰基督教,有民间信仰的受访者市民有0.60%,0.50%的受访者信仰天主教,0.40%的受访者信仰伊斯兰教,还有0.10%的受访者表示信仰道教,剩下0.30%的受访者市民信仰其他宗教。
就业身份:在就业身份方面,91.60%为“有固定雇主/单位雇员/工薪收入者”,2.00%受访者就业身份为“雇主/老板”,2,40%受访者为“自营劳动者”,0.20%是就业身份为“家庭帮工”的受访者,1.20%的受访者就业身份为“自由职业者”,1.00%的受访者为“无固定雇主的零工、散工”,1.10%的受访者就业身份为“劳务工/劳务派遣人员”,另外还有0.50%的受访者就业身份为不变分类的“其他”。
收入水平分布:5.80%的受访者个人年总收入在“2万元以下”,21.20%的受访者个人年总收入在“2万-4万元”,27.60%的受访者个人年总收入在“4万-6万元”,20.20%的受访者个人年总收入在“6万-10万元”,13.30%的受访者个人年总收入在“10万-20万元”,个人年总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有12.00%。
政治身份:在政治面貌方面,15.70%的受访者为“中共党员”,0.60%为“民主党派”, 6.80%为“共青团员”,76.70%的受访者为“群众”身份,还有0.30%为“其他”。
家庭年收入及支出的分布: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受访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17.58万元,家庭年支出的平均值为4.12万元,其中外出就餐年支出的平均值为0.90万元,教育开支年总支出的平均值为1.25万元,文化娱乐年总支出平均值为0.23万元,体育健身年总支出平均值为0.14万元,国内外旅游年总支出平均值为1.34万元。
社会地位的自我地位:在有关社会地位的自我评价中,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中层地位”,其中,有45.80%的受访者认为个人职业地位处于中层,40.30%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经济地位处于中层,39.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中层文化消费阶段,而对于综合地位则是有49.50%的受访者认为处于中层地位。认为自己处于“下层或者中下层地位”的受访者多于“上层或中上层地位”的受访者,其中,在职业地位的自我评价中,0.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上层,9.2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29.4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中下层,14.90%则自认为处于下层;在个人经济收入的自我评价中,0.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上层,6.1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35.5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中下层,18.10%认为自己处于下层;在个人文化消费自我评价中,1.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上层,10.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30.8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中下层,18.2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下层;在个人综合地位的自我评价中,0.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上层,7.6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中上层,28.80%的受访者自认为处于中下层,13.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下层。由此可见对于个人地位的评价中,大部分的受访者综合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往下的群体中,少数市民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上层群体(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