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问学丛刊》总序
中州自古风流。
中州以宅兹中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与发展,居功至伟;中州是华夏天人合一视野格局中的天下观、世界观、宇宙观的重要文化支撑坐标;中州是中华民族建构审美心灵,追寻超越性精神家园归宿的象征符号;中州是诞育各类文化巨人与学术文化流派的摇篮……
21世纪以来,地球已成村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重构当代中州图式以继往开新,是文化、文明发展新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兹发愿筹划系列丛书《中州问学丛刊》,旨在重构21世纪学术文化研究系统,助力华夏与人类文明发展,培育、催生中州学术文化流派。
本丛刊之学,必有问于中州。姑以古例之:或出生并成就于中州者,如老子、庄子、墨子、玄奘,居中州而以世界为心;或生于中州而游居华夏者,如杜甫、韩愈,终生回望故乡月明;或祖籍中州,亦在中州留下深重人生足迹者,如孔子,集成研究中州本原之学,钦叹中州古之遗爱;或籍贯非在中州,而定居于中原者,如白居易、欧阳修、司马光,仰观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或中州非其故乡,而游历、盘桓中州者,如李白、苏轼、苏辙,他们或思中州风云倡大雅,或钟情中州青山埋骨;或足迹未至而神游中州者,书写天下学术佳篇,此类作者众多,无论海之内外。继往开新,今之作者,凡有意于回望中州圣贤与英雄之气,均热忱欢迎加入本丛刊之团队。
本丛刊崇尚创新而以学术为本,研究内容包括:中州本源文化、圣贤英雄文化与人类新轴心时代;21世纪学术文化研究系统、学科发展体系重构;华夏文物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与当代文学、艺术创作融合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与自然科学、新兴学科交融的专题性原创研究及集成性文献整理;以文献学为坚实基础的思想与学理研究;东西方学术文化巨匠的访谈对话;海外汉学著作翻译、研究;思想史、学术史与科学史研究等。
中州古学源远流长,精深广大;中州未来之学,前途远大。谨将初步构想芹献于读者诸君,敬请指教,并诚邀同规蓝图,共襄盛事。
是为序。
刘志伟于中州德容斋
己亥年十月初十
绪 论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编成于南朝梁代,全书共分三十卷,收录了从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余位作家的39类479篇751首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据史籍记载,《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故该书《文选》所收作品的作者有名有姓者共计130人,其中《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作者佚名,合计起来在一百三十人以上。篇目统计方法以同题为1篇,如《古诗十九首》,算1篇19首,又如陆士衡《乐府十七首》算1篇17首,又如江文通《杂体诗三十首》算1篇30首,如此类推,李善注本是751首,而五臣注本《古乐府》为4首,所以五臣注本实际为752首。《梁书》《南史》萧统本传均称萧统编撰《文选》三十卷;《隋书·经籍志》及其以下的公私书目皆著录《文选》是昭明太子萧统所撰;唐代《文选》学大家李善《上文选注表》中云昭明太子,业膺守器,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周巡绵峤,品盈尺之珍;楚望长澜,搜径寸之宝。故撰斯一集,名曰《文选》;盛唐时期组织《文选》五臣注的吕延祚在《进集注文选表》中也谈到梁昭明太子所撰《文选》三十卷;都说明了《文选》是萧统编撰的事实。流传到今天的各种《文选》版本,无论是五臣、李善单注本系统,还是五臣、李善合刻的所谓六家本系统,抑或是李善、五臣合刻的六臣本系统,都无一例外地题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撰。这些传记、目录和研究著作以及《文选》版本都清楚地表明《文选》是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撰,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文选》学研究中对昭明太子萧统编撰《文选》的记录没有怀疑。1976年,日本学者清水凯夫先生首先对《文选》的编撰者提出疑义,倡导以刘孝绰为中心编撰《文选》的说法。这一观点遭到国内学者的强烈反对,没有被中国大部分学者接受,但却引起了中国学者对《文选》编者问题的探讨。顾农先生、屈守元先生、穆克宏先生虽然都撰文反驳清水先生以刘孝绰为中心编撰亦称《昭明文选》。《文选》的说法,但都没有否认刘孝绰及其他东宫文人参与编撰《文选》的可能。他们认为,刘孝绰最多算是比较重要的参与者,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萧统的主持作用,更不能排除还有其他人参与编撰的可能;曹道衡先生肯定了刘孝绰参与编撰《文选》的可能,同时强调萧统的主持作用和其他文人学士参与编撰的可能;屈守元先生的《昭明太子十学士说》通过对十学士生平进行考察,得出十学士中除了张率、到洽和陆翺没有参加《文选》编撰的可能外,其他学士可能都参与过编撰,其中刘孝绰因为深受萧统赏爱,出力可能更多;俞绍初先生认为,《文选》一书是在梁武帝授意之下,以昭明太子为中心,组织学士(或包括其他东宫文士)历经近十五年之久共同编成的。在《文选》编撰过程中,昭明太子的核心地位和组织工作是不能轻易否定的。至于刘孝绰,他可能起过重要作用,但不可能,也不会凌驾于昭明太子和众文士之上,将其意志强加在《文选》之中,这应该是比较接近事实的说法。
......
《中州问学丛刊》总序刘志伟 ………………………………… 001
绪 论…………………………………………………………… 001
第一章 唐前《文选》的流传与研究…………………………… 010
第一节 隋代以前《文选》的流传………………………… 010
第二节 萧该与《文选音》………………………………… 016
第二章 《文选》学的兴起与初唐时期的《文选》注………… 024
第一节 曹宪与《文选》学的兴起……………………… 025
第二节 《文选》学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033
第三节 许淹、公孙罗等人的《文选》注释学成就…… 051
第三章 李善与《文选》李善注………………………………… 061
第一节 李善生平及其著述……………………………… 061
第二节 李善注之前的《文选注》………………………… 082
第三节 李善注释《文选》的背景………………………… 092
第四节 李善注的体例、特色及价值…………………… 097
第五节 李善注的文本变迁……………………………… 130
第六节 李善注的引书来源……………………………… 167
第四章 五臣与《文选》五臣注………………………………… 191
第一节 五臣生平及其著述……………………………… 191
第二节 五臣注释《文选》的背景………………………… 208
第三节 五臣注的特点、价值及影响…………………… 214
第四节 五臣注的评价问题……………………………… 228
第五章 后五臣时代的《文选》注……………………………… 246
第一节 冯光震等人的《文选》注………………………… 246
第二节 陆善经与《文选》陆善经注……………………… 248
第六章 中晚唐时期的《文选》注……………………………… 263
第一节 《文选集注》残卷的发现及流传………………… 263
第二节 《文选集注》的编撰特征………………………… 272
第三节 《文选集注》的价值……………………………… 276
第四节 《文选钞》与《文选音决》………………………… 294
余 论……………………………………………………………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