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81位元曲作家作品,其中小令275支、套数7套、杂剧34折,共有篇目294篇。全书以作家为统领,每位作家的作品正文前附有其小传,每篇作品均按正文、注释、赏析、配图的体例编排。全书将大部分久为传诵的元散曲和杂剧收录其中,集中地反映出了元曲艺术的精粹所在。本书特点是正文后对作品的赏析和插图部分。作品赏析简明扼要,既立足文本的原意,又对作品有所发挥,能够准确表现原文情感、景物、故事;插图使读者增加了画面感和直观感受,做到了与原文所展现的内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学在唐诗宋词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探索和高峰。本书内容丰富,兼顾了元曲的内容、意境和画面之美,相信能够为读者学习鉴赏提供很好的帮助。
元曲是元散曲和元杂剧的合称。散曲是可供吟诵或套进曲谱演唱的诗歌,杂剧则是以诗歌为主,既可供阅读,又可整出或片段演唱的文学剧本。元曲的最高成就在杂剧。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元曲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学体裁,与其独具魅力的思想形态及艺术形式密切相关。1279年蒙古大军灭南宋,忽必烈入主中原,极大地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元朝甫始对汉民族实行歧视政策,反反复复兴废科举制度,使大多数读书人通过科举进身的美梦成为泡影。他们中好些人陷入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这些人或避世隐居,或言情山水,或玩世不恭,或怀念前朝。他们笔下的文字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考察当时的散曲作品,甚少豪雄刚勇的篇目,更缺大气磅礴的华章。作为文士,他们好些人的文字,崇尚所谓自由自然天性,追求通俗直露浅白,纷纷突破传统的规矩、禁忌和畏避,着意凸现人性中细腻、缠绵、委顿、琐屑的一面。这是刻意对传统读书人形象的背离,也是向元朝统治者宣泄愤懑不平之意的一次大规模的精神反抗。考察杂剧,又是另一番景象。它们多以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去观察人世,感国家之多艰,哀百姓之不幸,愤斯文之扫地,叹前程之暗淡,执笔写戏,以歌代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北方与南方两种文化的碰撞、摩擦和融合,造成了元曲,特别是杂剧艺术相对于传统诗文形成了变异,也促成了它的艺术表现方式的演进,艺术感染力的加深。不论是散曲还是杂剧,由于有许多名家操觚,八方应和,文风劲吹,有元一代虽然不长,却也呈现出奇文汹涌之势。其中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乔吉、张可久等大家的名篇,早已成为彪炳显赫于文学史的公共文化财富。因而,作为一代文学标志性体裁的元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熟悉、了解元曲独特的思想、审美意趣,是学习我国古典文学所不可或缺的。这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选辑有代表性的元散曲近300首和12部元杂剧的唱诗选章。一般来说,元曲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都比较直接,语言也较为平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今天的读者读来,不无关涉历史、典故、文化背景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散曲部分配以作者简介、注释以及简明扼要的赏析,杂剧部分配以故事简述、注释和赏析。古人写的诗、词、曲,包容博大,含蓄精幽,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本书的译述、赏析,只是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中之一种,谨供读者参考。如果通过这部选本,读者能大略了解元曲的风貌,激发今后进一步深入研读的兴趣,那就实现了编者的初衷。由于编者学识浅疏,敬请学人、识者指正。
编 者 二〇一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