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签章本)(套装共11册)
定 价:598 元
- 作者:孙皓晖 著
- 出版时间:2019/4/1
- ISBN:9787208152472
-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47.5
- 页码:488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大秦帝国》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全新插图珍藏版《大秦帝国》是作者在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修订,参考近十年新的考古和历史学研究成果,汇集各家学说,对当时的国家与家族观念、政治与司法制度、文化生活与时代风尚等各个方面进行反复推敲斟酌,确认修订逾百处,以求更加精准地再现战国至秦代的社会风貌。
同时,本书邀请著名国画家戴敦邦、戴红倩父子为书中的经典场景绘制了三十余幅精美插图,并由戴敦邦先生亲笔题写书名。戴氏父子共同为《水浒传》《红楼梦》《牡丹亭》《封神演义》等多部古典文学名著绘制插图,画风气魄宏大,笔锋雄健,古意盎然。为了更好地贴合《大秦帝国》的风格气质,戴先生精细研读小说,选择书中的精彩场景和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历史画面,将人物与故事融入其中,极具表现力。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经典6部11卷,2019作者亲自修订并作序
国画名家戴敦邦、戴红倩父子倾力题绘
致敬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茅盾文学奖提名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群星闪耀时 大国崛起路
全景式深描百家群英列国竞强四海归一统的群像
抒写华夏先民走出旧时代开辟新文明的创世鸿篇
创业艰难百战多,人世沧桑几人回
数千古风流人物,看《大秦帝国》
论家事国事天下事,看《大秦帝国》
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
——纪念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插图版序
公元2019年,秦统一中国文明业已2240周年矣!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统一中国并创建中国统一文明,是世界古典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在世界古典文明史的轴心时代(前700年至前200年),秦帝国在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地上创建了铁器时代的统一文明。这种统一文明的实体展现是:政治文明方面,跨越了诸侯分治而创建了统一治理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创建了制约皇权与限制皇族特权的文官政治体制,跨越礼治与人治,实现了全面的法治社会。经济文明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基础上的农耕时代的商品经济社会,建立了没有奴隶制而以平民为生产主体的新兴的生产方式。
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西亚(中东)地区的古老国家,还是南亚的古印度、北非的古埃及,以及全盛时期的希腊邦联,抑或正在成长的罗马城邦,都还在奴隶制时代的后期艰难地蜕变。可以说,在世界文明史的轴心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区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能够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实现如此深刻的社会巨变。
更为重要的是,秦帝国所创建的统一文明,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根基,又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就前者而言,自五帝时代到夏商周三代上古王朝,中国前三千年的脚步就是不断从分治走向融合统一的历史;从夏王国的自立诸侯制,到商殷王国的邦联制,再到西周的成熟联邦制,不断走向紧密融合与统一生存方式的历史趋势是显然的。秦创建统一文明,若非顺应中华民族的历史趋势,显然不会成功。就后者而言,秦创建统一文明,是建立在春秋战国五百余年大变革与思想大爆炸的基础上。在这五百余年里,华夏各民族饱尝了分治动荡的苦难,在“大争之世”中激荡出自由怒放的社会思想,璀璨的思想光芒照亮了“天下向一”的历史道路。秦统一中国,所以能天下“莫不虚心而仰上”,其最重要的根基,就是统一文明的创建符合了华夏多民族的内心需求,符合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唯其如此,秦十五年灭而统一文明迄今巍然矗立。
秦帝国之伟大,非但在于它是统一文明之父,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这种不朽的历史精神之核心,就是我们民族永远反对分裂、永远维护统一的恒定价值观体系。在一个民族群体众多、人口基数庞大、幅员辽阔的大国,文明的统一是其生命力的最为强大的核心力量。没有统一,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我们的民族群就会弭散于世界星空,如同历史上无数已经消亡的大国民族一样。因为,统一的大国文明,是我们这个民族群所创造的适合于自己生存方式的一种国家文明;统一大国的灭亡,就是我们所创造的生存平台的灭亡;生存平台的灭亡,就是我们民族群生命线的崩溃,就是民族的弭散与灭亡。
所谓家国一体,实在是中国民族群的兴亡血训,绝非虚妄。
这种不朽的中国历史精神,在当代世界西方文明强大的翻滚的泡沫中,已经被诸多国人忘记,甚或背叛了。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唤起民族基因中的历史精神,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一个基础的条件是,澄清我们的历史意识,荡涤历史的烟尘浊雾,对我们民族的文明史有一个明晰的判断与梳理。
作为历史文学作品面世的《大秦帝国》,就是一部梳理中国统一文明价值观的序曲之作。它旨在奏响我们民族文明反思的第一段旋律,拉开我们民族历史觉醒的精神序幕。唯其如此,作为作者,我一力拥戴以多种方式呈现、传播那个最为辉煌的统一文明的创建时代,使那个时代的统一精神、阳刚精神、大争精神和自由选择的历史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民族精神。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出的这套插图版《大秦帝国》,正是多元化传播这种不朽历史精神的一种新形式。分散于六部的几十幅插图,是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与其公子戴红倩先生的联合创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戴敦邦先生曾创作了英文版《红楼梦》插图等享誉天下的作品,一代大师,由此而立。目下,戴先生父子为《大秦帝国》绘制插图并题写书名,为本书增色不少。作为作者,我尤感欣慰,向两位先生致以衷心感谢;同时,也向上海人民出版社诸位同仁致以衷心感谢。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大秦帝国》在涉及史实的问题上做了详细的校订,对局部文字也做了高质量的修订。责任编辑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
从文明史的意义上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有不朽的时期,也有迅速腐朽的时期。用历史哲学的语言说,那些速朽的时期,就是历史上缺乏文明建树的时期。在西方,经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西方人的认识是:中世纪一千余年是黑暗时期,西方人的历史精神根基在希腊罗马时代。在我们中国,也有漫长的黑暗时期,我们的历史精神的根基,在春秋、战国、秦帝国这三大时代。
这三大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与不朽的历史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文明重建的历史根基。具有这样的历史意识,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幸运的。
为一切传播这种不朽历史精神的同人致敬。
向2240年前伟大的文明风暴致敬。
孙皓晖
2019年元旦·修订于海南积微坊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西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1990年代末旅居海南从事创作研究,曾荣获海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旅居海南文学艺术家突出贡献奖。
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
一种不朽的历史精神——纪念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插图版序
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序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楔子
第一章 六国谋秦
第二章 国耻昭昭
第三章 安邑风云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第五章 卫鞅入秦
第六章 栎阳潮生
第七章 瓦釜雷鸣
第八章 政侠发难
第一部 黑色裂变(下)
第九章 霹雳手段
第十章 蒹葭苍苍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
楔子
第一章 铁腕平乱
第二章 山东雄杰
第三章 西出铩羽
第四章 谈兵致祸
第五章 天地再造
第六章 风云再起
第七章 大成合纵
第二部 国命纵横(下)
第八章 连横奇对
第九章 纵横初局
第十章 张仪风云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
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第三部 金戈铁马(上)
楔子
第一章 无妄九鼎
第二章 艰危咸阳
第三章 东方龙蛇
第四章 鏖兵中原
第五章 冬战河内
第六章 滔滔江汉
第七章 兴亡纵横
第八章 幽燕雷霆
第三部 金戈铁马(下)
第九章 孤城血卜
第十章 胡服风暴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第十四章 对峙上党
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四部 阳谋春秋(上)
楔子
第一章 暮政维艰
第二章 商旅大士
第三章 邯郸异谋
第四章 咸阳初动
第五章 情变横生
第六章 子楚还国
第七章 流火迷离
第四部 阳谋春秋(下)
第八章 风雨如晦
第九章 吕氏新政
第十章 合纵回光
第十一章 仲父当国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第十三章 雍城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