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童谣 : 尹世霖儿歌童诗精选》精选尹世霖先生千首佳作中百首精品,将好的“心灵礼物”送给孩子们。让儿歌童诗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从小接触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高雅的意境、学会表达的能力、成长为有教养有素质的新人。
亲子共读、早期教育、演讲比赛、表达训练全适用。
让孩子从小和诗作朋友—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
2004年,我给香港小学教师讲儿歌和朗诵,他们问“儿歌、童谣、童诗有什么区别?”我说,它们都是诗,都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只不过,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食粮—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孩子的精神食粮,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无论什么人,他生来接受的最早的精神食粮,只能是在襁褓里听到的、被称为“母歌”的催眠曲、摇篮曲,等等。母歌的营养随着妈妈甜美的声音、舒缓的节奏,渗入了孩子的心灵。渐渐地,婴儿向幼儿阶段过渡,孩子开始随着妈妈、姥姥、奶奶咿咿呀呀唱起童谣来。开始,他们也许还不太懂其中的意思,童谣那好听的音韵,和谐的节奏却是可以感知的。幼小的心灵接受最初的美与爱的熏陶。此后,童谣的力量越发大了,以至于“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
我就有这样的体会:姥姥在我幼儿时唱的“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令我至今不忘姥姥在树前月下的亲昵吟唱。而母亲从小教我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和“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不正是我最初学到的“算数”和“自然”吗?
童谣一词,十分古老,早在2000多年前的文献中就有“童,童子。徒歌曰谣”和“童子歌曰童谣”的记载。千百年来,童谣都是孩子和民间的口头创作,“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口耳相传。那时,没有专门给孩子创作童谣的文人,也没有专门记述童谣的书籍。
直到20世纪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重视教育和为孩子写作的知识分子。“儿歌”一词,更多的取代了“童谣”。也有人把儿歌称为新童谣。大量创作并出版儿歌专辑,还是1949年以后的事情。几十年来,涌现出许多专门为孩子服务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乃至精于让孩子从小和诗作朋友—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儿歌创作的诗人。一些儿歌佳作还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像赵庆培的“柳条青,柳条弯,柳条垂在小河边。折枝柳条做柳哨,吹支小曲唱春天”,不仅选入小学课本,还被女孩子们跳皮筋儿时边跳边唱,广泛流传。而望安的“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更是在电台、电视台,甚至节日游园、游行中不断播放,人人愉悦,耳熟能详。我想,把儿歌比作孩子的精美的精神食粮,毫不为过!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儿歌的水平上。从“母歌”(摇篮曲、催眠曲)的词,到优美的儿歌,不就是儿童诗吗?是的。但,不能就此止步。随着孩子的长大,智力的发展,应该让他们去接触意境清新,节奏自由,音韵优美,能诵善记的小诗—短小的童诗。这对提高孩子的教养、欣赏水平、表达能力和陶冶性情是十分必要的。
儿歌本身就属于童诗的范畴。一般说来,儿歌的艺术手法讲究一定的格式,对辙韵、节奏的要求较严格;而童诗的节奏更为自由,相对来说,更强调意境,更富诗意。我在儿歌创作中,注意打破一些传统儿歌的格式,使之同节奏自由的儿童诗贴近些;同时,我的儿童诗创作,汲取传统儿歌的营养,使之上口、风趣,得到孩子的欢迎。所以,本集称为“儿歌童诗精选”,既说明儿歌、童诗是相通的,也表明它们小有差异。
《金色童谣》一书有五个特点:一,短小、易学、易记、易背诵;二、浅显,帮孩子明白道理,又有诗意;三、童趣,诙谐、幽默吸引孩子;四、教育,不死板说教,讲解形象,寓于情趣中;五、意境,每人读后会有不同体会与想法,引发孩子自由想象。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读诗,爱诗、感受诗、和诗交朋友、那么他就不只是满足于简单的好看呀、有意思呀,而是随着年龄段的步步提高,有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心灵。他甚至自己就会用诗来表达—用诗的语言、诗的构思,诗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诗的意境来表达。
《金色童谣》这套书非常适于亲子阅读,每首诗页都配有广播电台主持人标准的语音朗诵,读者可以扫描封面前勒口处的二维码后下载语音文件听学。中国被称为诗之国。诗教是我国自古以来教育的优良传统。让诗之国的子孙从小汲取诗的营养,从短小、清新、充满诗意的儿歌童诗开始,一直发展下去,去接触屈原、李白、泰戈尔、普希金等伟大的诗人和他们不朽的诗作,开启美好的未来。
尹世霖
于2015年望京之春
尹世霖,山东日照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以儿童诗和历史文学创作为主。已出版诗集20余种,史学、历史文学、散文200余万字。主编的《中国儿歌一千首》、《海峡两岸儿歌百家》、《中国经典儿歌》(新儿歌卷、名家儿歌卷、童谣卷)及儿歌理论文章有较大影响。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