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汉语散文英译选读》的姊妹书。选取了50篇英语散文及其汉译,每篇文章后都附有“品味与思考”,表达编者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与借鉴”,列出与主题相关的短语或表达法,可供翻译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胡德香,女,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西译论比较、翻译批评、翻译与文化研究。主讲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阅读、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批评等。
《英语散文汉译选读》:
父亲要别人都跟他一样
克拉伦斯·戴(1874-1935)
[1]从前我总不懂父亲为什么对那些脾气跟他不一样的人采取那么个态度。那么专制!一点儿“你好我好”也没有。尤其糟糕的是他伤害了人家还毫无抱歉的意思;正相反,他觉得别人应该感谢他,因为他教他们学好。
[2]当然,后来我知道这只是他为人的一个方面,因为我长大以后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比我小时候更多。他是我所认识的最有趣的、最跟人合得来的人里边的一个。他在俱乐部里的时候好像总是挺快活的。他在那儿遇到的人,他差不多都喜欢,他们好像也都喜欢他。常常有这一位那一位陪着他走回家,站在大门外头说一阵子话。他有时候跟他的朋友们在公园里骑马,或者坐上游艇去逛一趟,或者跟某某小铁路公司董事会里的同事们出去巡视一个礼拜,他们回来的时候总是欢天喜地的。
[3]可是,只有对跟他情投意合的人他才采取这种态度。他们了解他,他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全都有自以为拥有极大权威的神气和感情。他们吵起嘴来气势汹汹,可是那没有关系。骨子里头他们彼此互相赞许,互相尊重。
[4]对于跟他合不来的人,他可是盛气凌人,谁要是触犯了他,他会气呼呼地像一头公牛。
[5]我小时候对此很不以为然。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对他的妻子或者孩子,或者一般亲戚,吼这么两声,是很自然的。一个人让他的雇员完全按他的命令行动,那好像也是很自然的。到处都是这样,我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可是父亲不是以此为限;他要别人都听他的,连他在报纸上读到的人也得听他的。连历史上的人物也得听他的。他要是发现他们不合他的意,他必定要痛骂一顿。
[6]他对于街上看到的人也同样看待。有时候,他坐在马拉街车上,环顾周围的乘客,就像一位上校皱着眉头检阅军装不整齐的一团兵士。他并不要求这些乘客全都是银行家或是律师或是俱乐部会员——当然,如果是,当然更好——可是他要求他们穿戴整齐、态度高尚。并且自尊自重。像他那样。谁要是没把坎肩儿的扣子扣上,谁要是让领带松开,谁要是仪容不整,他就朝他们瞪眼,就像是都应该推上绞架。他说他最恨邋里邋遢的人。他说他们叫他受不了。
[7]我问父亲:“他们衣冠不整与您什么相干呐?”父亲不解释。他要是只在心里讨厌他们,我能理解,因为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样,他有他的坚定的看法;可是,干嘛火气那么大呢?
[8]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恰好讨论这个问题。这位作者说,没有任何“自我”应该觉得完全独立。它应该把别人当作它的别的“自我”——它的化身。这完全不是我对待别人的看法。我总觉得人们应该是全不一样;如若不然,我倒会觉得奇怪。这位作者说,只有孤僻的人才会那样想。这且不去管它,至少他这个意见使我能够理解父亲的态度。如果他把别人看做只是他的化身,那就无怪乎当别人的举动不像他的化身的时候他就要火冒三丈了。
[9]父亲天天早晨坐在饭厅靠窗的大圈椅里看报,他要看看他的化身们昨天以来搞了些什么名堂。要是他们没有什么出轨的举动,他就翻过去看经济新闻,或是念一两篇社论——也只能一两篇,多了他受不了,他说这些社论全都是稀汤薄水。可是如果市长老爷又不遵守父亲的标准,或者汤麻尼会堂又有什么举动,不管是好是坏,父亲就要对我们这些孩子或者母亲大骂一通这些胡作非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