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在内容上涵盖了修身正心、励志成人、处世方略、审美鉴赏等方面,力避不切实际或纯粹孤芳自赏之空言闲语,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文学作品成为“攻玉”的“他山之石”,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真正提高。希望读者能够就此得知文学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有所感念领悟或引发出进一步研修之想法。
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人们对此说的体认,在小学阶段完全形成了共识,在中学阶段也大致没有疑义,至于大学阶段是否开设语文课,则成为颇有争议的问题。产生争议的原因之一,乃是认定语文的使命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完成。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直观地讲,语文是“语”与“文”的组合。从“语”的角度而言,语文意在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口头或书面语):小学是哑哑学语,中学是借用他语,大学应当是自言自语(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从“文”的角度而言,语文可分为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小学语文重在文字,主要通过书写诵读,解决识记问题;中学语文重在文学,表现为阅读较多数量的作品,掌握分析文章的一般技能;大学语文则重在文化,即利用作品认知社会人生、获取益智增识的心悟灵感。我们不妨以孟浩然的诗歌《春晓》为例:能够诵读、默写此诗,属于小学水平;能够从文学角度分析此诗的主要特色,属于中学水平;能够体认此诗乃是再现作者之生存状况、寄寓着深厚“禅”意之作,则可达到大学水平。可见,大学语文课并非“高四”式的中学教学模式之重复,而是意在帮助学生融会整合知识、掌握处事方法、塑造人格形象,使之成为真正“文化人”的课程。因此,无论意欲追寻引导人生走向的形而上之“道”,还是渴望获取入世技能的形而下之“器”,都与大学语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前言
一、诸子语录
1.儒学摘要 孔子等
2.老庄录真 老子等
3.墨子选言 墨子
4.法家治术 韩非等
5.孙吴兵法 孙武等
二、论辨评议
6.论贵粟疏 晁错
7.典论·论文 曹丕
8.涉务 颜之推
9.项籍 苏洵
10.童心说 李贽
11.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
12.论睁了眼看 鲁迅
13.今 李大钊
14.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人民日报》社论
15.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16.论真善美 培根
17.敬畏生命 史怀泽
18.未来的冲击 托夫勒
三、记叙描述
19.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传》
20.管晏列传 司马迁
21.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22.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23.芙蕖 李渔
24.马伶传 侯方域
25.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26.杨柳 丰子恺
27.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
2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29.秦腔 贾平凹
3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31.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32.创世记 《圣经》
四、书札信件
33.谏逐客书 李斯
34.答卢谌书 刘琨
35.答李翊书 韩愈
36.给傅敏的信 傅雷
37.致父亲的信 卡夫卡
38.致青年 巴甫洛夫
五、诗词散曲
39.伯兮 《诗经》
40.七哀诗 王粲
41.读山海经 陶渊明
42.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43.梁甫吟 李白
44.新婚别 杜甫
4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46.无题 李商隐
47.鹤冲天 柳永
48.定风波 苏轼
49.感愤 陆游
50.贺新郎 辛弃疾
51.暗香 姜夔
52.怀古 张可久
53.诗八首 穆旦
54.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55.对月 歌德
56.感应 波德莱尔
六、辞赋骈文
57.吊屈原赋 贾谊
58.长门赋 司马相如
59.北山移文 孔稚硅
60.秋声赋 欧阳修
七、戏曲剧作
61.赵氏孤儿大报仇 纪君祥
62.四郎探母 张君秋等
63.日出 曹禺
64.高加索灰阑记 布莱希特
八、古今小说
65.白水素女 干宝
66.窦义 温庭筠
67.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凌漾初
68.黄英 蒲松龄
69.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曹雪芹
70.断魂枪 老舍
71.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72.绳子 莫泊桑
73.钟摆 欧·亨利
九、随笔小品
74.三重楼喻 伽斯那
75.野庙碑 陆龟蒙
76.蜀贾 刘基
77.钱 梁实秋
78.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79.经济学视角下的道德悖论 茅于轼
80.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81.文化是什么 龙应台
82.自然 爱默生
83.说郁闷 佩索阿
84.门 莫利
85.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