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论纲:一个后相互作用论视野》以语言发展这一具渗透力的现象为对象,通过引入东方视角,尤其是李耳的认知玄论,把既有上下文效应拓展为全盘的场合效应,力求在整个认知科学框架内对话题做出拓展型分析陈述,得出了一个透彻的相互作用论认识框架以及相应的认识论、方法论和面向各类实践的一般认知原则。
《语言发展论纲:一个后相互作用论视野》共分十章,以既有认识、观察和发现为背景,逻辑化地引申出后相互作用论时期的特点:1)关于语言发展的研究的原理和原则;2)认识推进的可取轨道;3)作为场合效应的这一透彻的相互作用论的基本理解;4)新的选题和研究的基本要领等,并且在分析陈述的过程中给出了不少关键选题。
“大小多少”这一知识来源及其使用的多样化发展方案问题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关于知识学关键问题的概括性表述。柏拉图给出了一个刺激之“少”的问题,奥威尔则给出了一个所知之少的问题。李耳则阐释了大小多少的多重知识学两相性关系。问题虽经长期的一再阐释,却只是到了当代认知科学才全面展示出启发意义。自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创建实验室起,我们便开始了一种科学的自我反思历程。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和皮亚杰的认知表征论则把认知科学的注意力全面引导到儿童之小和少的对象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认知科学的各个分支话题均给出了相互作用论启示。具体到语言发展方面,Gleason由标准认知理论给出了系统的表述,Elman等则采用连接主义网络系统验证了以小成就大的多重相互作用观。通过行为主义、内在论和相互作用论的理论三重奏,认知科学完美上演了历代思想家谱就的知识学乐章。东西方古典哲学同时预示的一个知识学新纪元的序幕也随之徐徐开启。
纵观这一成就,经过历代思想家和近几代认知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苏格拉底等的自我牺牲,我们作为人类认知的学生,终于激动且感激地迎来了一个理论转折。以小成就大而颠覆单纯以大为体的理论认识,以少成就多而颠覆单纯以多为体的理论认识,这就是以自然而然智能(后文简称“自然智能”)为基础的认知功能观给出的答案。“大小多少”是一个心智问题,因为心智的构造具有带方向性的功能层级。“大小多少”是一个认知问题,因为认知功能关联场合的因素或者世界各类关系。“大小多少”是一个原则问题,因为原则的适用因时因地而制宜。归根结底,“大小多少”就是自然智能以发展为途径成就天下诸般神器(或人才类型)及其社会和文化功能价值地位的基本表现。我们不禁为之感叹:“大小多少”展示的场合因素的功能价值再分布就是文明进程的第一个真正闪耀着思想光芒的里程碑!人类之所以是宇宙万物之灵长,因为我们终于能够允许场合因素的真理性功能价值再分布自动取得对于我们之既有观念的胜利!语言发展对于语言的表征和使用,则是以儿童语言之小成就成人语言之大,以儿童词语之少成就成人经验社会条件下可生成词语之多。通过认知科学反思,我们在认识中达成场合因素的功能价值再分布。故此,语言以及语言认知功能拓展对于世界中各类因素的价值分布方式完美展现了“大小多少”的反思奇迹。
“大小多少”的多重功能价值再分布意味着,认知科学家的现实态度就是以认知发展规律或者认知功能拓展规律作为分析工具,理解现实中的形实渊源,分析各个个体认知和群体认知之痒、之痛、之所能及所不能、之所易及所难、之根底及渊源。此即个体和群体尊重,或者说对于寻常现实的欣赏、珍惜、辨析和需求满足。认知科学研究显然需要伴随欣赏、珍惜和维护此种瑰丽多样的个体和群体文明景观能力的发展而成年。然而,在后相互作用论时期的认识推进,非有序的全域参照或跨域参照,局域解释水平便无以“玄”,无以“深”,无以“广”,故而也似乎无以“专”。换言之,在后相互作用论时期面向认识推进不是守成找定义,而是开拓。选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近乎无穷多,并且有了有序致玄、致深、致广的认识推进依据。故此,认知科学的灯塔性的关键研究(而非所有的研究)必须在解释参照上集既有认识之大成,此即以大成就小或者以全域知识参照达成局域可取的解释,旨在避免把同一个认知功能当作不同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认知理论尚对象功能参数之简,而非实践原则理论系统之简;尚个体实践应用之简,而非专家理论视野和交互分析系统之简。基于此种认知方法论,一切“规矩”首先是让认知功能的拓展左右逢源。
第一篇 原理
第一章 语言关键理论问题:一个参照李耳玄论的再阐释
第一节 世界本原问题:一个形与物之间的生存玄域
第二节 知识来源问题:理性与经验之间的认知功能玄域
第三节 语言知识来源问题:内在形式与经验实体之间的特殊认知功能玄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发展的元物理原则和元心理原则
第一节 自然观察
第二节 语言发展过渡状态
第三节 元物理原则与元感知功能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篇 认知功能
第三章 关于语言认知功能
第一节 实体性认知
第二节 语言认知功能
第三节 语言发展的场合关联框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语言发展的主体因素
第一节 脑基本功能架构
第二节 功能部位
第三节 脑神经纤维及功能连接
第四节 脑灰质层的神经细胞
第五节 基因及其生化过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经验环境因素
第一节 情景提示
第二节 前后环境提示
第三节 词形边界相关提示
本章小结
第三篇 交互
第六章 关于语言发展的相互作用论
第一节 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节 语言发展中的相互作用认知事件
第三节 语言认知事件的交互功能
第四节 经验刺激与语言认知功能范畴特征
第五节 语言认知功能的场合
第六节 后相互作用论视野及启示
第七章 基于相互作用论的主要研究
第一节 既有神经网络建筑模型
第二节 认知功能对于场合因素的功能价值分布的概率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关于二语发展
第一节 二语习得是否等同于母语习得
第二节 二语习得的心智化过程
第三节 二语习得的音系化过程
第四节 二语习得的词汇一语义化过程
第五节 二语习得的语法化过程
第六节 关于语言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后相互作用论时期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选题
第二节 破题
第三节 文献工作
第四节 数据工作
第五节 结果讨论的基本维度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