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 制度与思想:行政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国家行政现象的发生及演进,行政活动与行政实践所及及影响为视角,从制度与思想方面探讨广义的行政文化。比较研究不同行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发展与演进、路径与转型,总结评价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征与价值。
姚琦,男,1962年12月生,安徽安庆人,曾就读于贵州大学、河南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广东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主持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出版专著一部,在《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历史档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第一章 关于行政文化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现状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范围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四节 比较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行政与行政文化
第一节 行政
第二节 文化
第三节 行政文化
第三章 中西行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第一节 中国行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第二节 西方行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第四章 中西行政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第一节 中国行政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行政文化的演进
第五章 中西行政文化的路径与转型
第一节 中西行政文化的路径
第二节 中西行政文化的转型
第六章 比较研究视野中的中国传统行政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积极因素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现代化
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全部↓
《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 制度与思想:行政文化的比较研究》:
行政信念。行政信念是指人们对行政体系中的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的信念。它包括:一是对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的信念,这种信念对确定行政行为的原则和标准起作用;二是对行政目标的信念,即对行政机构和主体所达到的预期目的期望。行政信念是一个行政组织进行有效行政,完成行政任务的巨大内在动力。在一个行政组织中,所有行政人员共同一致的信念是这一组织管理活动高效率的保证。行政信念是行政组织的灵魂,坚持什么样的信念,信念的坚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行政体系的功能发挥和行政活动的成败。
行政价值。行政价值是指人们对行政事务、行政现象的评价和看法。行政主体对行政事务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构成行政价值体系。行政价值及其体系是决定行政行为的心理基础。行政价值不仅影响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影响整个行政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行政活动的有效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活动。因此,选择合理的价值标准是行政组织生存、发展和行政活动正常、有效的重要条件。
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调节管理主体与客体,以及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通常行政道德是在行政信念和行政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行政道德主要体现在行政主体的修养和具体行为中,体现在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范畴,如义务、荣誉、责任、职业等的认识,态度和观念中。行政道德通过个人信念,社会舆论和职业道德等形式对行政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行政道德的形成一般受国家法律法规的调节,并在行政体系中受行政组织的规章制度、行政目标宗旨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政治体系中,行政道德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通常,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相同的,如忠于国家,维护本国的政治制度;严格执行本国法律法规,服从领导,保守国家和职务秘密;公正地履行职责,为公共利益服务,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忠于职守,勤勉服务,谦虚谨慎、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廉洁俸公等。行政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一样,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个要素构成。行政道德往往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时代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开放性、高尚性与广泛性的特点,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努力做好行政工作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行政人员自身完善,顺利完成公务,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行政意识。行政意识是行政主体对行政体系,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在主观上的反映。作为对行政事务客观存在的反映,行政意识不是一种单一的反映形式,而是各种反映形式的总和,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的反映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的反映形式。从行政活动过程来讲,行政意识体现在行政主体的认知取向、情感取向、评价取向三个方面。认知取向是对行政活动、行政关系的了解与认识,它包括人们对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程序、目标等的了解与认识;情感取向是对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的感情倾向,如认同程度、支持程度、参与程度等;评价取向则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行政组织、行政活动、行政关系作出的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行政意识的强弱取决于这三种取向的强弱。认知取向是行政意识的基础,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是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而,对行政组织、行政活动有较充分认知的人,才会有较强的行政意识。行政意识对行政管理尤其是行政人员来说意义重大,相对来讲,有较强行政意识的人,特别是具有正面评价取向的人,对行政体系的认同、支持、参与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管理知识水平,比较适合参加行政机构的决策和管理活动。由于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行政环境下,人们的行政意识是不一样的,并且,即使在同一行政环境下,由于所处的职位和担任工作的性质、内容不同,行政人员的行政意识也不一样。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实现行政活动的目标,行政组织通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意识,促使他们增强对行政体系、行政活动的认知水平,提高对行政体系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程度。
行政心理。行政心理是行政关系体现者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所谓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反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行政心理是人们基于现实需要,通过对种种行政活动、行政关系的切身体验而直接发生的知觉、情感和态度之总和。行政心理的发生,最初往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以日常经验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感受。不同的行政心理往往导出不同的行政行为,从而影响行政关系,影响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心理的这种能动作用,与行政观念和行政理论相比,不论是发生机制还是作用方式,都具有极为明显的内在性。行政心理往往受教育发展水平、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经历阅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变革,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与此同时,行政心理对行政理论的形成、发展、传播、行政理论向行政实践的转化,对个体、群体和领导行政行为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行政心理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心理条件。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