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用上述研究形成的40余篇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和部分待发表的研究与示范资料,进一步归类、分析与总结,形成了《杂交水稻耐逆减损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以期为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耐逆减损、省力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分析了水稻生产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第二章创建了高低温对水稻开花期伤害的风险预测方法,
本书围绕绿色生产和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制定的主导产业品种及技术模式,是引导农民科学规范选择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保障大田作物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支撑。本书内容分为9个部分:玉米主推品种及技术模式;春小麦栽培及下茬复种技术;高粱栽培主推品种及技术模式
为总结交流和宣传工作成效经验,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0□1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报告》,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技术推广情况,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和重大政策等。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各地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借鉴,为有关部门研究决策提
本书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自上而下串联多民族的灌溉水资源/水系为主要抓手,以水资源的支配活动为切入点,描述梯田稻作生计空间内多民族的个体性(以族群/村寨为单位)和群体性(多民族多灌溉单位)联合灌溉行为,进而探讨梯田农耕社会中超越民族、文化、信仰边界,突破资源配置冲突,达到一致的和谐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平
《热作产业发展报告(2020年)》一书,从国际视野、全局观念,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着眼天然橡胶、香蕉、荔枝、龙眼、芒果、澳洲坚果、木薯、剑麻、咖啡等,围绕生产、贸易、消费、市场、科技和政策等关键环节,系统分析2020年热作各产业的总体发展形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当前中国主要热作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总结梳理,深入剖析
桃原产于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就有“寿桃”“仙桃”之说。中国的桃沿着“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2020中国果品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9年我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9.0万hm2和1599.3万吨,均居世界第1位。为加快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土壤是主要的N2O源。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活性氮沉降到地表,其数量和形态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气氮沉降能有效缓解陆地生态系统的氮限制,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储量,但同时又能促进土壤N2O的排放,导致由氮沉降产生的固碳潜力大部分被抵消。温
本套丛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集体编著,该套丛书的内容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运用大量的案例及科普故事讲解古代科技创新的历史与科学,科学性与通俗化相结合增强普及性。 展示科学研究成果,还原古代设计、建筑、器械或古代星图等珍贵的图片,具有
本书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2011BAC07B03)"和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围封前后荒漠草原区土壤种子库特征与繁殖对策研究(31540007)"支持下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宁夏盐池地处我国典型的荒漠草原区,自古以来就是农牧交错带。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从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影响因素众多且耦合性强的特性出发,建立地下空间规划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社会经济价值评价模型,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建设现状,构建城市地下空间承载力模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应用案例推理、多种判据、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