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颇具战略视野,触及如今世界热点,对关心大国关系和下一步走向者,能有诸多启迪,值得一读。一部世界史,就是一部大国权力不断转移更替的历史。今天,我们从史书上早已熟悉的一幕,开始在我们的视界中上演。所不同的是,这幕大戏发生了角色易位。这一切如何发生并将如何演进?一位中国青年军人学者,以此为切入点,从军事战略学的角度给出了
《战略》成书于公元579年左右,是时任罗马帝国军事主官的莫里斯,为推行军事改革所发布的一本军事手册。全书共十二章,前十一章主要内容为骑兵部队的人员、装备、编组、阵型以及训练和作战方式,后期添加的第十二章则主要讨论步兵部队的相关内容。作为一本为初出茅庐的将军们撰写的战争艺术入门手册,《战略》一书充分体现了自3世纪危机以来
《大国兵略:新型陆权、陆战和陆军论略》分上下两篇。上篇:当代陆战对陆权秩序的重构,介绍了海湾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下篇:欧亚大陆陆权秩序和陆战的演变对陆军的影响,包括以新的视野展望未来陆权秩序、新陆权秩序下的大国陆军的运用、适应新陆权和新陆战建设新陆军、智能化陆军。
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或政权,都可能遭受突然袭击;无论多么*的情报机构,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可能需要面对战争。假如敌人已蓄势待发,我们如何避免猝不及防?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一书通过历史案例,尤其是11个经典案例,系统论述了突袭的要素、评估、预警、情报、指标、信号、噪声、偏见、决策、应对等等。作者搜集了各种精准的量化
在汹涌而来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人类已处于战争形态演变的十字路口。这场革命将如何影响军事领域,未来战争又将走向何方,本书从理论层面作出了解答。 基于对战争形态演变周期和一般过程的规律性分析,本书认为,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趋于终结,人工智能正日渐取代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和军事领域的主导技术,军事智能化革命
2018年5月,国内著名海权战略专家胡波研究员的《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的海权理论,系统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海权建设的历史,在客观理性把握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所处的时代条件和世界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构出一条中国海权的崛起之路。全书分概念与形势、现状与目标及手段与路径三大部分,
2000年普京主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试图通过对沙俄时代、苏联时期北极开发史的回顾,对新世纪俄罗斯北极地区发展国家政策和战略等文件的阐述,对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和国际合作情况的介绍,探索对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坚实基础、合作领域及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张岩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战略威慑论》(项目批准号:12FJS007),其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该书从战略层次上探讨威慑是如何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该书从战略威慑的地位作用与时代特征出发,沿着战略威慑理论的历史演进,详细分析战略威慑的本质与范畴、规律与原则以及可能诱发实施战略威慑行动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中日海权思想的地缘基础差异;中日走向海洋的近代思想底色;马汉海权论对近代中日影响之比较;中日近代海权思想的萌生和交锋;日本的海洋观念与中日海上战略碰撞;21世纪中日海权思想比较等。
本书梳理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兰德公司、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莫斯科卡内基中心、欧盟安全研究所、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