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作11章:第一章,作为导论,主要探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揭示政策的变异及其在不同情势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二章,作为学术史的回顾,对前此学者有关清代财政史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第三章,作为不同历史阶段的个案,考察王朝建立之初财政政策的特征。第四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税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趋日益重要,税收已日益深入到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个方面,人们出就愈加迫切要求了解税制内容,掌握税制精神,学会正确运用税法,熟练计算应纳税额等等。本书除了介绍税收基本理论、基本要素外,更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了税收计算
本书内容除第1章绪论外,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包括第2章~第7章,分别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和机构、国际*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外汇期货和期权市场、互换交易市场;第二部分是国际投资融资管理,包括第8章~第14章,分别介绍国际直接投资、外汇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管理、现金管理、融资管理、资本预算管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财政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央政府开始自上而下推动建设的“金财工程”正在使各级政府的政务管理活动全面实现“电算化”。这不仅对财政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对我们传统的财政学专业教学方法,尤其是以应用为特点的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从2006年初开始,
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认识民生问题的现状,把握财政与民生问题的契合点,进而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本书内容包括财政与民生:文献述评,财政与民生: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学有所教: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劳有所得: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病有所医: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本书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进行的理论研究。研究的起缘在于个人收入分配状况提出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要求。由于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是一个由现行税制向目标税制过渡的过程,所以,目标税制的设计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于是,本书将研究对象锁定为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又由于税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税制构成要素的设计,而且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我国公共收入体系日益规范和完善,一方面我们通过税制改革构建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税收体系,另一方面以分税制方式就公共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划分。但是,我国公共收入体系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行为是完善政府公共收入
本书尝试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现象提供另一种理论解释,并探索新的破解之路。 竞争性地方政府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引发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根源。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来自政府间对可支配资源的竞争,这种行为是国外政府竞争理论所没有涵盖的。 在不同体制环境中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不同特点。地方举债融资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特殊阶段有关,但制度缺失,特别是国家税收制度不完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调节和收入分配功能也难脱其咎。适应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税收
本选集收入论文42篇,按论文主题分为六个部分:(1)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是反映作者对财政学建设的意见,关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对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的学术观点。以及对“公共财政”的商榷。(2)收入、支出和效率。主要是探讨财政收支占GDP比重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我国1978—1995年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