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主要是对中药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古籍进行文字整理。除了记录原有本草专著的原始文字外,并对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进行现代品种认证,根据历史记载及现在使用情况,分项述其性味、功效、古代选方或临床用方、现代研究等内容。每味药配以2-3幅彩图。《本草正》为药物学著作,共2卷,明代名医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一部分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
本书专注于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药网络药理学概论,介绍中药网络药理学的提出背景、发展过程、研究模式、优势和挑战;第二章为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常用工具,介绍中药成分分析技术与工具、中药成分靶点检索工具、疾病靶点和常用特定疾病相关数据库、蛋
《中药炮制学专论》聚焦于中药炮制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深入探讨了文献传承、理论传承和技术传承的精髓,在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炮制技艺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科研方法的结合,力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全书详细探讨了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理论与原理、方法与工艺、饮片质量标准及装备创新等方面。此外,还关注了中
本书内容宏富,将数千年的本草历史条分缕析,展示给读者,让人们感受中药文化的博大,领略本草学问的魅力,思悟道法自然并薪火传承的特色文明。以“发展历史—精英人物—传世典籍—药市圣地—道地药材—药食两用”为主线,透视博大而深邃的本草学问。从药苑名家的神农尝百草,到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再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披览名家名典
为了贯彻落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关于制定中医药标准的规划与部署,更好地服务世界范围内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以及消费者,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扩大中医的国际影响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中药处方、调剂、给付与煎服要求一一第3部分:中药给付要求》,该标准规定了中药调剂/调配人员的资格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如何提高医者临床水平,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前辈们的临床经验。当代中医大家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对于中医药学,特别是对临床上颇有建树的当代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以临床实用性为原则,精选了当代中医临床专家的临床用药经验,其中不乏对一些临床疑难
《<食物本草>植物图鉴及现代研究》精选《食物本草》中部分谷类、菜类、果类本草,原文、现代植物来源、本草形态、实用价值、药用价值、现代研究的顺序进行介绍,旨在拓展中医中药临床和科学研究人员的应用思路,指导当代人的养身保健,具有出版价值。
本书在《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中药歌诀的基础上,用顺口溜的方式新编300余味中药功效歌诀,每味中药功效歌诀七言四句,囊括性味、归经、功能、禁忌,述理详实,言出有据,音韵严谨,语意通俗,易诵好记。同时,介绍每味中药的最新研究成果、药理实验、化学成分并附上验方,中西药有机联系、相互印证。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读背朗朗上口,
本书为教材。针对大学生开展中药炮制教学,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论述中药炮制的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内容;各论部分采用炮制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了代表性中药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等内容。教材具有一下特点:①坚持立德树人,融入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