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生命存在的各种表现性特征入手,揭示出有生命的事物之存在,事实上并非是一种纯粹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客体,而是一种主体性的表现。在这种主体的存在中,没有我们在认识物理世界中的事物时所面临的那种内在的矛盾性;通过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事物这个概念解构,我们可以达到真正终止关于存在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哲学争论,从而也帮助解决那
《民国思潮读本(套装共4册)》是民国时期思想界著名人士的著名篇章的汇集,文章涉及哲学、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不但是宝贵的史料文集,还对于今天之中国有着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老资料,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儒家学说过时了吗?不,永远不会,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只要身处中国,学做人、学做事,就必须了解儒家文化。儒家学说的影响从古至今渗透千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要认识他人,必先认识自我。新儒学领军人物杜维明将儒学与当下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儒学迈进了“自由之门”——儒学依然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心灵困惑。杜维明
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怪杰。他从未接受过旧式或新式的系统的正规化教育,由贫瘠的鄂东乡间,自学成才,参加辛亥革命,又弃政向学,终而执教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在熊十力的苦闷求索中,以
《经验与先验: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作者在广泛搜罗张东荪的原始资料和相关二手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张氏多元认识论的内在理路及其理论内在张力的深入梳理和分析,对张氏多元认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局限作了客观公平的评价。作者倡导的重建中国认识论传统虽尚在拟改筹建中,却切中了当代中国哲学之要害,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努力的
本书作者从马一浮儒学的基本观点“六艺赅摄一切学术”所存在的疑难人手展开分析、思考、研究,最终确定马一浮儒学的中心问题式是用原始儒家作为理想人生境界构架的内圣外王之道重建和发挥宋明儒学指向天人合一道德理想的性命之理。
《牟宗三思想研究》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前四个方面,有关牟氏的知识论等相关思想付之阙如。我们力图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对牟宗三的哲学给予批判性的把握,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尝试着对牟氏哲学的义理脉络给予较为清晰的把握,同时又力图避免现代新儒家系统内部对牟氏哲学的过度追捧和其对立面所做的缺乏同情的抹杀。
近三十年的中国现代史思想史研究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论著的选录,涉及文化学、国学、印度学、西方哲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