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微波探测仪是获取全球大气温湿廓线及地表参数的重要仪器,在气候变化研究、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报等大气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以风云三号卫星搭载的两个微波探测仪(主要用于探测温湿廓线的微波湿温探测仪和探测温度廓线的微波温度计II型)为研究对象,对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探测仪遥感数据在大气中的反演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自动气象站观测技术及应用》以气象观测技术为主线,结合现行国产自动气象站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情况,从硬件组装、设备调试、设备维修维护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类型自动气象数据采集器、各类自动气象要素传感器、智能与非智能自动气象站的相关技术,以及生态自动气象站和农田小气候站等应用场景。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自动气
《水化学》全面地介绍了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水污染控制所涉及的物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全书包括水化学概论、化学动力学、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沉淀和溶解、吸附、氧化还原、光化学共8章。书中理论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生动。值得一提的是,第3章到第8章的最后一节都讨论了所学理论如何在水污染控制实践中应用,可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书可作为
南极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冷源,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指示器,全球变化的效应在极地冰盖显得尤为明显,同时南极冰盖的时空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变化。深刻认识南极冰盖物质能量平衡以及稳定性状况是人类社会减缓与适应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必然选择,对人类社会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冰盖表面冻融是冰盖表面物质流失和表面反照率准确估计的关键作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特大干旱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已经逐步成为干旱研究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一代特大干旱立体监测原理和系统装备,提升多尺度特大干旱预测的精度,识别特大干旱的形成及演变机理,研发考虑时空连续且耦合自然侧和社会侧干旱特性的特大干旱诊断标准与技术,揭
本书通过借助来自地面和太空观测站的图像向我们展示了黑洞是如何被发现的,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以及在宇宙进化中的作用。这本经过更新的第三版涵盖了过去十年中的新发现,包括发现了黑洞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以及对恒星在靠近超大质量黑洞时撕裂的碎片的观察。作者巧妙地避开了数学,将观测图片和科学理论完美结合,大量的插图和照片揭示我
本书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新发现了白龙山超大型锂矿,预测潜在资源量Li2O为506万吨,伴生BeO为16万吨,Rb2O为31万吨,Nb2O5为4万吨,Ta2O5为1.75万吨,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巨型锂多金属矿床。对白龙山-雪凤岭一带的伟晶岩脉群分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伟晶岩脉群对称分带模式”。本书系统报道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描述、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GIS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迫切需要众多具有坚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是高职高专测
饮水是最大、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内蒙古东部的乌珠穆沁草原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地类型最多、生物多样性相对密集、饲用植物极为丰富的天然草原区,但是已有少量零散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地下水水质不佳,存在氟、铁、锰、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等多项因子超标的情况。因此开展系统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重要的克拉通之一。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其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程度在整个华北克拉通内是最薄弱的。本书通过野外调查、岩石矿物学分析、地质年代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构造解析和动力学机制分析,研究鲁西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提出了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五个阶段,即:新太古代早期科马提岩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