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虽然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当中,但真正激发人们思索主体性问题的机缘却是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由奴隶造反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分别讨论了1848年前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之下对无产阶级共同体的构想,其对法国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共同体的批判,以及亚洲知识分子群体基于本国的革命需求在《共产党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丁国旗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秘书处、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室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论文集,每年出版2期。本期内容分为五个板块: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文化热点研究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首先阐述了古希腊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分工理论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影响。其次详细梳理了马克思研究分工的历史演进过程。再次总结概括了马克思分工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阐明马克思所使用的与分工相关的若干概念的含
本书指出,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非洲来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完美的分析工具,正是马克思主义让人们看到黑人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快速成长、重叠共识和相互关联的条件。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者揭示了现代黑人世界的现实境况。作者指出,为了更好地分析黑人的困境,人们需要把现实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和资本主义背景下。
本书从伦理学角度对“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进行归纳;借鉴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分析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指出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历史选择。
毛泽东一生与诗词结缘,和书法相伴。他用经天纬地之手,顶天立地之笔,把玩祖国的大地河山,诗情画意满天飞,笔花墨雨随地走。投入诗情画意的情怀,走进笔花墨雨的世界,我们会感悟到,在那诗词和书法的背后,有好多仰之弥高,动人心弦的故事。本书按伟人毛泽东诗词书写的时间顺序,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依据文献资料发掘在毛泽东诗词和
本书的首要目的在于检视由马克思直接发起,且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不断发展的政治运动。在这一政治运动中,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虽歧见频出、对立迭现,但马克思丝毫没有怀疑过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20世纪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发展的直接结果,而是帝国主义统治的相应产物。从1917年布尔什
本书稿收录并详细记录了毛泽东在阅读二十四史之外的其他古籍中的批语,以及在其著作、书信、讲话、私人谈话中涉及史评的相关内容。史料翔实,结构严谨,文字细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具有一定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本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本书为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横排简体字本之一种,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原书的所有圈点、批注内容。
本书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本书为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横排简体字本之一种,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原书的所有圈点、批注内容。史料翔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