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李水城先生论文自选集,共收录25篇论文,可分为七个部分:一、学科史及理论方法的思考;二、西北地区考古;三、西南地区考古;四、专门考古;五、盐业考古;六、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七、西伯利亚考古。书中内容涉及考古学的诸多领域,视野广阔,既有对相关考古学发展史的梳理,也有对河西地区、天山北路、罗家坝遗址、三峡库区等区域的遗
《都市文博区》是一本从多个维度介绍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聚集区的城市研究书籍。本书将城市中那些由多个文化场馆尤其是由多个博物馆聚集而成的城市文化功能区,称之为“都市文博区”。本书力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中都市文博区的特色分析,为国内大城市及文化富集地区的文博区建设拓展观察视野,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本书也针对中小城市如何打
本书以作者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设的田野考古课程为基础,系统讲述了田野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学术工具、研究方法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对于田野考古学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此后独立进行田野考古工作打下基础。是一部实用性颇强的考古学实践教材。
本部专题文献主要收录了宋代有关古器物研究的各类文献,从内容上分,有书法类、钱币类、石刻类、铜器礼器类、碑帖类、礼制图像类等,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如黄庭坚所著《山谷题跋》九卷、曾巩所著《元丰题跋》一卷、苏轼所著《东坡题跋》六卷、欧阳修所著《集古录》十卷和《六一题跋》十一卷等。很多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宣和博古图》一书
本书共包括田野考古学理论、考古调查、探方法发掘、墓葬发掘等九部分内容,涵盖了田野考古的各个方面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田野考古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等相关内容,遵循的编写原则是循序渐进,简明实用,注重理论与实际运用案例有机结合,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的相关技巧。
本书是一部研究”人类想象力的进化”的考古学著作。作者认为,没有想象力,人类就不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物种,正是这种”超越的”想象力,使得人类能够创建这样的社会:生活在不同地方,却又能保持联系。本书将对这种想象力的研究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深处,并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广泛汇集了来自各个学科的信息:心理学、认知科学、考古学、古人类学、
考古学:发现世界的秘密
本书中既有对水下考古力理论进行思考和对水下考古史的源头进行探索的文章,也有水下考古发掘的工作报告,既有沿海相关遗存调查、发掘的成果介绍,也有航海时代海外贸易网络和外销制品的微观研究,此外还有从科技考古方面进行古船研究的。可以说,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反映了当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前沿学术成果。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本书选取我国古代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建筑近百个,从它的基本内容、艺术形象、发展历史、文化交流等内容展开解读。了一些著名古都
本书从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对我国古代近百个著名的窑祉进行专业性的解读,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状貌。继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确定之后,到了宋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窑口繁多,新的品类也不断出现,最终,在众多的窑口中,八大窑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本书以这八大名窑为基点,展开图文并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