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淳自选集》分三个部分: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批判。作者刘淳用饱有激情和穿透力的语言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处境,并切中肯綮地指出艺术批评在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刘淳自选集》中收录的这些文章传达着刘淳作为一名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历史和未来的深切关注,也有对诸多艺术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因为具有了资深主编和策展人的身份,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总能将自己的思考与研究以在场的形式将读者带入——即使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当代艺术的人——从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和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也即取得理性的共鸣。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艺术那些曾经的辉煌或者正在的历程,无论事件或者人物,会激发我们对于当代艺术的兴趣,并引发长久的思考。这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是艺术批评的魅力,更是作者语言与智慧的魅力。
艺术与时代
\\t003 战火中的转折
\\t——新写实主义油画在抗战时期的崛起
\\t016 汽车 艺术 人生
\\t021 青春,在激情中燃烧——为1980 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而作
\\t035 历史记忆与现实处境——方力钧和他的艺术
\\t056 “当代艺术”的岁末感言
\\t062 “中国现代艺术展”的回顾与再思考
\\t 艺术的立场
\\t079 当代艺术中“底层关注”的再思考
\\t087 当艺术家成为公众人物
\\t090 利用 转换 再生——社会主义经验中的政治波普
\\t098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
\\t109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
\\t115 面对“数字时代”
\\t120 寻找当代艺术的精神立场
\\t124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若干问题
\\t——第一届“终南雅集”批评家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t132 学院艺术与当代艺术
\\t——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讲座
\\t 艺术与批评
\\t143 西方当代艺术随想
\\t148 当代艺术批评之我见
\\t154 对当今艺术批评的批评与思考
\\t159 现实主义中的现实——“面对现实”油画展序言
\\t161 艺术批评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t165 艺术在今天发生了什么
\\t169 通往“现实主义”之路——对现实主义美术的再思考
\\t176 艺术批评的自律
\\t179 艺术批评面临着严峻挑战
\\t183 艺术精神的回归
\\t188 艺术批评的有效性与自由精神
\\t192 面对当代艺术史
\\t204 艺术批评的独立价值与品格
\\t210 增强批评家与艺术家的沟通
\\t213 艺术批评要关注“小人物”的创作与成长
\\t216 艺术批评之道
\\t218 艺术是另一种民主和自由
\\t221 争鸣是繁荣艺术批评的必经之路
\\t226 重塑艺术批评的独立品格
\\t 艺术与历史
\\t231 “陌生”的大师朱沅芷
\\t240 重读周思聪
\\t243 观“民国油画”所想
\\t248 1986 年的《中国美术报》
\\t251 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探寻
\\t260 怀念吴冠中
\\t264 保留一份真诚和感动,去照亮自己的人生
\\t——方力钧《编年纪事》和《批评文集》编辑随想
\\t267 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毕加索
\\t——2012 成都“毕加索高峰论坛”的书面发言
\\t272 在传统中寻找新的起点——《溪山清远》的历史思考与当代启示
\\t277 何为美术馆
\\t
\\t 后记
\\t
艺术的立场
\\t
\\t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灾难,艺术也不例外。在消费至上和物质至上的风尚和潮流中,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来讨论艺术的立场,似乎有些莫名其妙,让读者产生许多误解——甚至,偏离了讨论的主题而节外生枝。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艺术是有立场的。当然,还可以更加肯定地说,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立场和态度的表达,这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所以,承认立场并正视立场,在现实社会中自觉地去选择立场,是艺术得以生存的和发展的根本之路。所谓立场,就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有的态度。
\\t艺术的本质和属性,决定了它难以逃脱立场。艺术,以审美的方式,蕴含着诸多的观念和内容,并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艺术来源于现实与生活,是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特别是在这个反映的过程中,所表达的艺术家的主观化、个体化的思想和认识,本身就是立场的选择——无论怎样遮掩或逃避,只要你想表达,立场和态度自然贯穿其中。
\\t从艺术家的角度上看,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支配下完成的。
\\t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有也许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再到自觉意识的表达。英国大牌作家乔治·奥维尔曾经这样说过,他说:“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果写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空洞文章,尽是毫无意义的句子、辞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话。”其实,对任何一位作家和艺术家来说,都是如此,一旦拥有了明确的目的,创作上可谓如鱼得水。立场取决于创作者来自现实的经验和态度,以及生活的环境。以艺术家方力钧为例,他过去二十年来的作品几乎都是关于人本身的:人在现实环境中的种种误区,人在现实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人自身的能力和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等。也许,在方力钧的作品中,生命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一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生命是不可以被规定的。我想说的是,艺术家创作的目的一旦确定,他就站在了一个既定的立场之上,这一点,在当代艺术中,尤为明显和突出。
\\t过去,文学领域有一个“零度写作”的说法,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赫赫有名的罗兰·巴特。所谓的“零度写作”,就是不带有任何立场,不带有任何倾向的一种写作态度。其实,所谓的“零度写作”是一个伪概念,也就是说,不存在没有立场没有态度的“零度写作”。艺术创作同样如此。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再现。进入艺术作品中的客观世界,写实也好,抽象也好,想象也罢,都是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具体反映。假如艺术创作中出现“零度创作”,我以为,那是当代艺术走到了绝境的边缘。所以,所谓的“零度写作”不过是追求所谓“纯艺术”的另一种借口而已,与“为艺术而艺术”一脉相承。从当代艺术的角度上说,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两大块,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当然,形式也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也是立场,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价值追求上。在今天,有意义的创作并不是在追求一种新的形式,而是在明确地寻找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如艺术家方力钧所说:“事实上艺术已经不只是艺术的问题,艺术本身是跟人的生存状态相关联的。”他还说:“我的立场和态度始终是现实主义的。所谓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就是,我不拘泥于一个现实场景,我是想通过画面构建起的人与人、人与理想或者人与自然的世界关系”。
\\t毫无疑问,立场,是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不会无故彰显或消失。如果有人无视立场甚至回避立场,最终不仅导致立场的迷乱,甚至是在艺术道路上的迷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守艺术的立场,在当今,无论对作家还是艺术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作家王朔以调侃、幽默和反讽的笔触,写出了《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千万别把我当人》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产生广泛影响。他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把崇高拉下神坛,把神圣日常化;崔健的摇滚乐,同样以鲜明的立场和明确的指向,发出了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声音;方力钧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光头系列”,同样以调侃和幽默的方式引导人们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因此,立场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谁也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立场,对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选择。
\\t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代”的特殊意义,“当代”意味的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无论艺术还是什么,当代的许多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可能成为我们的学术材料。甚至,这些问题的结论往往超出学科框架而深刻地触及此刻的生活基础。其实,我们置身当下,面对当代,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立场。艺术的立场,取决于艺术家面对历史的勇气和人性的良知。
\\t今天的艺术应该坚守怎样的立场,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二十年所带来的巨大转变告诉我们,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状态,关注对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索和描述。作为艺术家,应该关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应该相信,有什么样的现实状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说到底,当代艺术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今天,艺术不再是政治的宣传工具,而是认识世界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好的钥匙。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性话语产品,关乎世道而有所担当。艺术属于社会,艺术创作应该面向历史和当下,唯有如此,才是中国艺术的出路,才能获得活力与生机。
\\t
\\t2010 年11 月15 日写于太原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