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文化理论的综合视域,重新深入探寻现代中国文学社团与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的核心问题,宏观探讨了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聚散现象、生成缘由、文化因素,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文化生态的关系。同时选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文学社团和作家群的个案解析,重点深入细致地微观剖析文学社团与作家群的内部文化机制,积极回应整体关系的透视和支撑理论现象存在的依据,提升了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本体考察的纵深度。并力求在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文化系统还原之中,揭示出过去现代文学社团研究中未能清理的一些复杂的文学与文化纠缠,辨析其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辑 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总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社群文化生态与心态考察的思路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社群文化生态中的意识形态系统
第三章 中国现代作家社群文化生态中的“中国形象”结构
第四章 中国现代作家社群文化生态中的“公共空间”认知
第五章 学术史视野中中国现代作家社群文化研究的理路
第二辑 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纵横考察
第六章 近代中国新知识群体与文学社团兴起的文化基础
第七章 20世纪20年代文学社群聚散组合的文化取向类型
第八章 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作家群的生成与形态
第九章 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学社团之关系
第十章 王统照与“文研会”生成之关系
第十一章 蒋光慈与“左联”革命文学团体生成之关系
第三辑 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个案解析
第十二章 “新青年”模式与现代中国纯文学社团生成之源
第十三章 “文研会”文化形态的历史路向考辨
第十四章 “文研会”
前者明确提出要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并且主要以激烈革命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后者尽管内部有一些近似前者的激进派,但总体而言主要强调的仍是以教育为本,在培养人才、倡导民权方面,多以温和革新予以制衡。在这两条发展线路中,如果梳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理路,后者更有典型意义。中国教育会的教育为先的思想倾向,不仅是力量的制衡,而且其总体思想追求既体现了当时革命化的趋势,又表现了自己新兴知识阶层本体的独特要求。尤其以培养人才、办理教育、倡民权、女权为中心的温和主张,在当时社会中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具有普遍性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感召力,由此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一代新兴知识分子的崛起。他们主要为沿海开明的士绅阶层,最直接的身份不是上层的仕,而是较普遍生存于民间从事文化教育的士。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既有时代政治风云的特色,又有士的精神理想追求。中国教育会的这种双重属性恰恰提供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一种过渡性的路向。在变革维新、反清革命的大趋势中,革命派的新兴势力在整个社会并不占主导地位,社会上大多数人虽倾向反清革新,但并不重视政治派别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