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我社2007年出版的《汉语三论》一书的一部分。征得作者同意,《汉语三论》一书分编为两本,一本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文转向》(外一种),一本为《全球化时代的汉语意识》,仍由我社出版。原书前的《几点说明》和书末的《后记》,谨遵作者之意,一仍其旧,同时收录。
壹、问题的提出
一、什么是全球化
二、什么是汉语意识
三、全球化与汉语意识之问有什么关系
贰、母语意识
一、母语意识是近代民族的产物
二、台湾的两次母语危机
三、海外华人的母语意识
四、大陆内地的母语意识
叁、传播意识
一、语言的两种身份
二、汉语传播意识的发展过程
三、传教士与汉语传播-
肆、民主意识
一、为什么要对语言讲民主
二、语言民主意识的两个层面
伍、规范意识(略)
参考文献
2007年版后记
2015年版后记
《全球化时代的汉语意识》:
一、什么是全球化
迄今为止,什么是全球化,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的定义。可事实上,“全球化”已成为一个颇为时髦的名词。我们要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语文转向问题,就无法绕过这个名词,也可以说是无法绕过这个事实。
据李慎之(1923-2003)讲,他“是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全球化的人,当时响应者寥寥。不过九年,现在是人人都淡全球化了”。
李慎之把“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一四九二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东西两半球因而汇合而开始的。……不过在九十年代以前,还没有人这样认识。因此我称之为'没有被认识到的伞球化'。九十年代开始,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年以后,全球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称之为'被认识到的全球化'”。
李慎之还认为:“全球化将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而且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望全球化最终会给全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与无穷的福利。”又说:“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我看达到达一结果必须要有五百年、甚至一千年的时间。”
也有完全相反的意见。英国牛津大学的阿兰·鲁格曼在《全球化的终结》一书中,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它从来没有真正发生过”。他的口号是“忘掉全球化”。
我是大体上赞同李慎之的。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经济利益的驱动,国际商贸的驱动,文化交流的驱动,的确不可逆转。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臼外于全球化,等待它的就是被别人“化”掉。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在于你喜欢不喜欢,也不在于你愿意不愿意。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全球化是肯定要实现的。如何迎接全球化,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夺取机遇,这才是正道理。
毫无疑问,整个全球化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和平礼让的欢乐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矛盾、充满文争武斗的复杂过程,是一个为时数百年、上千年的渐进过程。
以往数百余年的全球化已经走了三步棋。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向海洋挺进,终于发现新大陆,环球航海成功,揭开全球化大序幕,这是第一步棋,是改写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一步棋。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以为从欧洲向两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结果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人把这一年作为世界全球化的起点。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远航印度,第二年来到印度西海岸卡利库特,成为欧洲第一位开通由大西洋至印度航线的航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