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兴旺的根本, 也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本书内容以“2010·文化嘉年华江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的作品为主体, 是江苏中国画名家近年来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的集中展示。
大江潮涌,丹青意深。散发着墨香的《2010·文化嘉年华:镇江回派暨江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以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语言,给异彩纷呈的我市“2010文化嘉年华”活动增添了一道贴近大众心灵的风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兴旺的根本,也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关键是推进文化创新。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创新,无疑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镇江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江南名城。千百年来,这片“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孕育了众多名流大家。齐梁时期,以萧绎、萧综、萧放和陶弘景为首的一批画家,沐浴镇江山水,铸就了一代艺术辉煌;北宋米芾父子描摹“烟云掩映”的“京江诸山”,创立了“米氏云山”的画法,开文人写意山水之先河;时至清代,“京江画派”这~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画家群体在镇江崛起。这种历史文脉无疑是当代镇江画家可资借鉴、发掘的历史资源。新一代镇江画家循着历史的文脉和轨迹,孜孜探索与创新,主动担当“镇江画派”的发扬者,并彰显其新作,充分体现了传承和开拓的责任感。
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他们的年龄老中青皆有,擅长的画种、反映的题材、绘画的语言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立足于镇江火热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审美追求,都是从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时代气息和光彩。
我们欣逢这个倡导文化创新的时代,省文化艺术界几位领导同时也是著名画家,为本次展览热情题词,让我们感受到真切鼓励,而省画院和省内各市画院名家应邀选送精品力作参展,也为我市同行提供了观照、借鉴的良机。在如此的氛围和暖流中,“镇江画派”一定能够得以发展,并且为镇江文化艺术殿堂的构筑作出新的贡献!
朱道平【云霁图】
尹石【竹】
胡宁娜【祥云图】
薛亮【梦家园】
徐惠泉【诗吟图】
周矩敏【常驻松间多益寿】
徐文藻【山水】
周俊炜【东非一督】
顾扬【枝繁华盛】
梁元【云游春山图】
姚新峰【江南童趣】
康戎【花乌】
王洋【太湖晨曦】
高洪啸【贤聚图】
刘红沛【人物】
张兴来【古壑云秋】
王国斌【垂钓图】
高建胜【碧沙窗下晚风凉】
古强【幽情图】
吴江【石榴图】
张建华【唐人诗意】
李强【山水】
王法【兰竹图】
杨雷【春晓】
冯爱民朱维(云山图】
车长森【静域】
杨逸塘【湖湾渔舟】
李苇成【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蒋明君【花鸟】
薛元中【岩壑清音】
林长生【青山云涌】
耿一林【高山有琴声】
田致鸿【淡烟】
顾凤珍(水乡渔趣】
赵绍虎【搜妙创真图】
贾玉书【山深景好图】
孙春和【苍心秋高】
宫玉淦【冲霄汉】
蒋光年【菊花】
庄道静【暖冬】
徐志敏(写意人物】
马宏峰【山水】
阚爱萍【花鸟】
卞美岗【醉翁之意】
王小军【素写家山】
王中明【雪泉高致】
孙海莎【清香四季】
林长俊【山中人家】
谈鹏【山水】
林霄【网友】
邵慧良【荷塘秋韵】
熊招华【春山秀岚】
孙炜【天人合一】
蒋纯利【万壑松声涛】
赵群【元人曲意】
吴宏昀【笔阵图】
李江文【雄风】
廖松涛【国画人物】
吴煜明【山水】
武海林【山川图】
庄岱辉【焦墨山水】
朱洪武【图山秋实】
蒋元生【巍峨太行山】
李永成【陕北清秋】
李守农【五峰采茶图】
王川【寂寞红柿】
张友群【太行静寂】
冯爱民【山岗】
戚伟俊【夏日蝉韵】
徐伟灵【细雨】
徐银东【故乡的散文】
朱庆棠【母亲河】(雕塑)
王锐【静物】
于伟平【沂山小景】
王曙华【诺亚方舟】
林超英【小城故事】
孙鸿鉴【塔川秋色霜染林】
马智春【南山风云】
常卫平【在西门】
王晓明【大柞渔船】
杨孟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牟春龙【中尉】
潘金喜【红围巾】
李松【村路】
倪忠和【小卓玛】
王平【西津渡写生】
黄勇【花卉】
王忠【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