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中国文明》分为两部。第一部为中国政治史,第二部为中国社会史。他以封建家族制度为核心,对中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队、都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和分析。他又为中国古代农民和皇帝单独各列一卷进行研究,是西方汉学史上少有的中国古代农民史、皇帝史的研究专著。著者文笔优美,从社会史的角度描述中国文明的历程,颇具可读性。
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汉学家、社会年鉴学派代表人物,曾先后师从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 1865—1918)等人。曾于1911—1913年和1918—1919年在华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葛兰言在社会学和汉学领域卓有建树,自然主义、神话主义及“封建式社会主义”是他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基石,他从这些视角考察中国古代文明,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西方汉学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主要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1919)、《中国人的宗教》(1922)、《中国古代的舞蹈与传说》(1926)等。
引言
第一部分 政治演进史
第一编 传统史料记载下的历史
第一章 五帝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
第四章 帝国时代
第二编 中国上古历史的主要文献
第一章 无编年史料记载的时代
第二章 封建宗法时代
第三章 帝国
第二部分 中国的社会
第一编 平原上的人民
第一章 平原上人民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农民们的风俗
第二编 封建君主权威之基
第一章 庄严之所,神圣之邑
第二章 弥漫的权力,个人的尊严
第三章 男性诸神与部落首领
第四章 兄弟之争
第五章 父系王朝
第六章 声望的增长
第七章 封建的原则
第三编 领主的城邑
第一章 城邑
第二章 天子或国君
第三章 公共生活
第四章 私人生活
第四编 帝国时代开端时期的社会
第一章 皇帝
第二章 社会的变化
结语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第三章 帝国 一、统一帝国的建立 1.秦国国君们的工作。在春秋时期的第一个百年里,各诸侯国政治上的彼此孤立从此告终。为了抵抗戎狄的威胁,也为了压制华夏诸侯国内部某个国君出现违抗秩序的行为,暂时性联盟开始出现。一开始它们并不稳定,也没有更多权威。这些联盟权宜地成立,根据某一地的情况解决某一时间的需要,这些联盟注重的是维系各地之间的纽带,并保持各方的地位。而后,这封建制度下互相协助的原则似乎真的是铁的规定。在这个世纪末期,各地的地方性兴趣所在掌握了重大政策的走向。一种强大的政治权力似乎从此应运而生。这强大的政治权力在军队征战中发展着自己的倾向,发挥着自己的能力。它从中央地区辐射开来,并形成了新的政治力量,这新的政治力量看上去跟过去的相似。在联盟内部,他们倾向于组织起来,进而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这样,像鲁、郑、宋这样的中原小诸侯国的重要性只表现在了政治事件上。然而,这些小国只是大国边界上的依靠性力量,大国宁可将被保护国的领土算成自己的,并在那里发号施令,也不对中原(周王室)施加影响。在这一阶段,外交政策首当其冲的是如何维持平衡,于是,以一段时间的同盟来达成某种程度上互相理解、保持共识的生存方式在这一阶段的政治生活中呼之而出。到战国初年,几个大诸侯国攫取了周边领土,这些地方当时尚无明确划定的边界,这样他们就彼此接壤了。同时,强大政治势力之间互相结盟的情况出现了。在楚国扩张到河南地区之际,晋国的处境变得岌岌不安,因为它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对楚国施加直接的压力,除非它决心在河南地区,与楚国进行开放性的决战。这样它就要用到东方的附属力量鲁国了,它还开始跟南方的蛮夷国家吴国发生联系。吴国领土从江苏到安徽,其建立直接威胁到楚国的侧翼,并且限制楚国向河南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公元前584年)。于是,吴国在晋国教唆的以武力征战为使命之下,公元前506年在对楚作战中获得了重要胜利。但楚国准备了一场反击,从公元前505年起,越国(浙江)攻击吴国后背,从而终结了吴国的胜利,而且最终,公元前473年,越国灭了吴国。这样楚国从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中侥幸逃脱,不过它仅仅改变了一下竞争对手而已。现在它不得不将全部力量用来对付越国(前339-前329)。越国成功地从它先前的竞争对手吴国那里攫取大片领土,而后向南纵深挺进。它的锋芒迫使楚国腾出精力对付东面,与此同时,晋国(它西部被秦国限制住了)同样向东部扩张,锋芒直指东边的几个诸侯国,这样,东北部的国家——山东地区的齐国、直隶地区的燕国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便变得重要了。天下的政治事务被六个大诸侯国瓜分——楚国、齐国、燕国,还有从晋国分裂出的韩、赵、魏三国。而在西方,秦国的势力则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