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是一个“风格化”的作家,语言简洁有力,沉重如山,踔厉如风。他的长篇处女作《无主之地》以特有的风格、情感色调和方向性,揭示了有关人物命运的新的含义。
《无主之地》具有一种纵深感,一种境界、一种气魄和一种含蓄。其鲜明的风格特点不仅在于其题材和地域性,更在于其历史的含量、文化的含量和人性的含量。
总序
袁鹰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
总序
袁鹰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序
关心和担心的都说
吴秉杰
曹永的《无主之地》是我最早审读的。从第一眼看到它,我就喜欢这书名,它有一种纵深感,一种境界、一种气魄和一种含蓄。随后的阅读也印证了我的印象。虽然写的是我们都不熟悉的贫困、落后、原始、蛮荒的生存状态,黔西北久远而凝固的生活,就像远山的黛影,需要动用我们的若有若无,全部的历史知识、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才能把自己投入到这种灰黯、原生态的背景之中,可它却还是像铆钉一样地深刻地固定在那儿。其中,必然有着一种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和我们始终关心的一些东西。我在读了他这部长篇以后,也补充读了他的一些短中篇和评介文章,一般评介都说曹永喜欢把故事写到极端,“极端”而又能站得住且产生了文学感染力,也可以换个称呼说它“深刻”。这可能也是曹永的创作一开始便不期然地取得了成功的原因。不过,我所关心和担心的,就是前面所说的他的那种“深刻”和“凝固”。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宗旨是培养人才,着眼将来。但我记得,以前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版过长篇小说。大家认为,长篇创作已经进入市场,似乎用不着我们扶持,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有才华的又难以出版的中短篇小说、诗歌和评论文集。我这两年都在读申报的长篇作品,觉得情况并不如此简单。许多青年作家的第一部长篇,水平肯定是超出了社会上已出版的,众多的滥芋充数的长篇小说;但倘若他的名气还不够大,小说没有“卖点”或过于追求“文学性”,仍然未必有出版社肯接纳和出版这样的作品,仍然需要“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予以支持。今年的情况终于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申报长篇小说的水平普遍提高,乃至超过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不仅有两部长篇入选,而且在我看来,即使是未通过的,有两部也是相当出色,只是限于名额未入选而已。但这种发展的势头能否保持下去,这也是我关心和担心的一点。
曹永不是依靠读书和模仿——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走上创作之路的;而是依靠天赋敏感,靠自己的特殊的生活环境,靠观察和体验,以及一定方向的想象力,开始自己的写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一开始便不同于一般,具有冲击力。他的故事大多数盘桓在野马冲一个固定的乡土空间。这是和他“血脉通连、知冷知热的一方世界,多年黏稠的生存体验在其中沉积发酵,时刻纠缠着、炙烤着他那颗属于文学的敏感心脏”,使他想表达。而这种表达,则仍然有着自己的一定的方向性。《无主之地》出手不凡,是他设想和要追向一个更广大和完整的世界。许多作家初写长篇水平不高,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写作短、中篇的文学训练,曹永与此不同,他已经经过了几年的蕴酿与培养了感情,自然地把他在中、短篇小说领域所取得的成功和追求移植到了长篇小说之中。它依然是封闭的环境,恩怨纠葛、爱恨情仇,就极端而言,只有毁灭和死亡才是它的终点。都说曹永是一个“风格化”的作家,语言简洁有力,沉重如山,踔厉如风。不过我觉得这还不够,长篇相对于中、短篇的区别,主要还并不在于篇幅的延伸(譬如,从现实写到历史)、容量的扩大,主要还在于长篇结构和作者结构意识上的不同。长篇要求对于社会生活,或是对于人生命运有一个整体的,或者成体系性的认识和表达。我们把一切先于我们而存在、自己不能掌控的东西,譬如社会、譬如传统、譬如人性等等,称之为潜在的在我们的身后制约着我们的“命运”。推而广之,我们也可以把那些比我们强大的东西、不可阻档的力量,都称之为命运。长篇的内容再扩大,也不可能穷尽这一切。但它既然要写完整的人生。总要涉及一些命运的秘密。我认为,曹永的处女作的长篇,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那么,它又是如何做的呢?
“恩怨情仇”,可说是中国上千年以来的故事的主要形态。《无主之地》包括他以前的一些小说的故事内容,也打上了恩怨情仇的烙印。稍一不慎,很容易落入传统通俗小说的范畴。恩怨情仇并不是现代小说叙事的动力,但恩怨情仇也是一种生活形态——虽然不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生活形态,却不可避免地还经常地映射出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情感内涵。故作为社会主题而言,可能它已过时;涉及小说故事,和读者生活与情感的联系,它不会过时。重要的是作者对此的理解和处理,如何阐释这种恩怨情仇。曹永是以他特有的风格、情感色调和方向性,揭示了有关人物命运的新的含义。
《无主之地》写的是乌蒙山区镖客与土匪(捧客)的故事。那是在大山的“皱褶”中的人生。它的叙述表面看很克制,沉潜而平静,却还是隐隐能让人听到在荒野之地,风的呼啸,山的挤压,一种如金属矿石包裹着泥土的摩擦的声音。“无主之地”其实主要写的还是农民。只是王伯安、张腊八,黑狗等主人公,他们既是农民,又是镖师和土匪,且不断地转换。它还牵连到一百多年前贵州苗族的一次起义,那也是遗落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块矿石,可见小说隐含的内容实际上极其丰富。张腊八和茴香、黑狗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随后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小说故事推演的线索。张腊八遭遇坎坷,他成为棒客也是被迫无奈,“既然做不成好人,那就收起良心,做一个恶人”。这对于如张腊八这样的老实农民而言,似乎构成了一种历史的隐喻。小说在一个悲惨的结尾后,又写道“脚下的路像条受伤的蟒蛇,痛苦地扭曲着,茴香觉得世上的路都是这么扭曲的”。而她只能带着“小祖宗”独自回到野马冲,又回到了原来生活的起点。这又有几分人生隐喻的意思。至于开头和结尾,都要突出那始终长不大的“小祖宗”,不但连接起了一百多年前的陶新春起义,也仍是一种有意识安排的隐喻。结构意识,精心写作,那么多的隐喻,表明了曹永在由短、中篇小说写作转向长篇后,他的起点也不低。
在表达了对于曹永小说的肯定、喜欢和推荐的意思后,不说一下他的不足和对他的期待,我总觉得我的这篇序文还没有写完。大约三十年前,前辈编辑李清泉先生在《文艺报》上对于当时崭露头角的作家莫言的小说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是“欣赏的和不欣赏的都说”。对莫言创作特点、成果作了热情和中肯的评价。曹永的小说也因其鲜明的风格特点而引人注目。我们关心的其实并不是题材和一些地域性特点,而是其中所有的历史的含量、文化的含量和人性的含量。但他目前创作的局限性和同质性却同样明显。这种同质性还使他的创作总是呈现一种圆形的、收缩的态势。我并不期望曹永改变他的写作方法和追求,但我还是希望他的小说能有更多的展开,有更多的色调,更多的变化,其实也就是有更多的理解。譬如“无主之地”,如果把它视为是曹永小说始终关注和追求表达的一个领域,那也应该是一个需要打开的世界。不知道他是不想展开,还是尚没有能力展开。
曹永,男,1984年生于贵州威宁。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等刊,有小说被译成俄文。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提名奖,贵州专业文艺奖,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
总序:
序:关心和担心的都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总序:
序:关心和担心的都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一章
谁都没想到,家里居然多了个祖宗。
八年前的那天上午,郑万全正蹲在门口磨刀,磨得刷刷地响。其实刀已经很锋利了,但他还磨。连续几个月没有生意,他心里泼烦,他总这样,心里一烦就蹲在屋檐下面磨刀。院门敞开着,可是没有客人上门,他想不通,这种世道,生意咋会这么冷清。到处听说有棒客杀人越货,偏偏就是没有人找他保镖。他觉得那些都是要钱不要命的家伙,他想想就烦躁。他不愿意想心烦的事情,所以他干脆啥也不想了,只顾低头磨刀。
有风从院门里灌进来,把灰尘卷得满院子都是。郑万全的女儿茴香,大弟子张腊八、小弟子黑狗,还有镖师赵德清的儿子葫芦蹲在院墙角玩耍。他们正用木棍撬开泥土,把几块石子埋在里面,就像种苞谷。他们看到有人把庄稼种在地里,明年就收获更多的庄稼。但他们不知道,把石子种在地里,却永远不会长出更多的石子。灰尘被风卷得四处飞扬,郑万全想把几个娃娃叫到屋里去,但他没叫,他只是这么想,他现在不想说话。人心烦的时候,总是啥都不想说。
镖师赵德清出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把勺子。他不仅是镖师,还是厨师,所以他拿着勺子出来了。他打算问郑万全今天中午吃啥。赵德清看到几个娃娃灰头土脸的样子,就说,哎哟,几个小祖宗,这么大的风,你们还在这里干啥,赶紧进屋去。
黑狗抬起头说,我不,我就要在这里玩耍。赵德清沉着脸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抽你屁股。黑狗不害怕,把脸仰起来说,有本事你尽管来抽,我的屁股正痒痒哩!赵德清扬起手里的勺子说,你这个兔崽子,信不信我揍扁你?黑狗忽然把嘴巴咧成鸡屁股那样,啐的一声,从里面射出一团口水。赵德清看到那团口水落到脚边,把地上的灰尘砸出个小窟窿。他有些生气,叫着说,你这个野娃娃,居然敢朝我吐口水,你还想翻天啊?黑狗笑得东倒西歪,说我还要吐哩。茴香和张腊八也撅着嘴朝赵德清吐口水。
赵德清有点冒火,他提起勺子走过去,他想这几个娃娃真该好好管教。他打算先教训自己的儿子。镖局一直没有生意,已经几个月没拿到薪水了,他早就觉得肚子里憋着火,他生怕把自己憋坏了,正想找个地方发泄。他刚刚走近,张腊八和黑狗就拉着茴香跑开了。看到另外的几个娃娃跑开了,他隐隐希望儿子也跑,偏偏葫芦不跑,他只得伸手把儿子揪住,扬起勺子往屁股上打。
葫芦没想到他们会跑,他不晓得到底怎么办。勺子还没有落到屁股上,他就咧开嘴哭了。葫芦觉得自己也该逃跑的,他现在想跑,可是来不及了,他的衣裳被爹紧紧揪住。葫芦的屁股很疼,于是抹着泪水,嘶声号叫。
郑万全本来还想磨刀,但他忽然就没心情了。他嫌哭声太吵,他于是站起来,把木盆里的水泼掉,然后提着刀,转身进屋了。他想好好睡一觉,磨刀不心烦,睡觉也不会心烦。人总是这样,只要睡着,再烦心的事都能忘掉。他没吃午饭,但他没有胃口,他打算先睡觉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