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创造活动。尽管写作历史源远流长,写作现象丰富多彩,但其中无不显示着“作为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而转化为存在”的人的写作意识。它是所有写作活动的“支柱和内在灵魂”。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写作意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和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写作活动本身。
《大学写作概论》内容分三编,有上编写作意识,中编写作行为,下编写作规范,内容丰富,适合大学生阅读。
上编 写作意识
第一章 写作意识的本体内涵
第一节 写作本质
一、写作的一般属性
二、写作的特殊属性
第二节 写作价值
一、作者与写作价值
二、读者与写作价值
第三节 写作规律
一、写作化生律
二、写作整合律
三、写作通变律
第二章 写作意识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感知与兴趣
一、感知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二、兴趣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第二节 思维与语言
一、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
二、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
三、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情感与意志
一、情感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二、意志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中编 写作行为
第三章 写作准备
第一节 作者的修养
一、阅历修养
二、学识修养
三、思想修养
第二节 作者的能力
一、摄取能力
二、转化能力
三、表达能力
第三节 影响写作的几种心理效应
一、从众效应
二、名人效应
三、逆反效应
第四章 写作过程
第一节 识材与选料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二、材料的分析与综合
三、选择材料的原则
第二节 运思与炼意
一、思想的含义
二、运思的方法
三、炼意的途径
第三节 谋篇与行文
一、谋篇与行文的含义
二、谋篇的意义与内容
三、行文的过程与方式
第五章 写作方式
下编 可作规范
第六章 文本的一般要求
第七章 文体意识与文体分类
第八章 三种基本文体类型
第一章 写作意识的本体内涵
强调世界的物质本原性、统一性和永恒性的恩格斯,曾经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由物质运动所产生“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在恩格斯看来,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也就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认识和把握人的一切创造活动——无论是物质文化的,还是精神文化的——一种最符合“人的类特性”的认知视角,就是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个本质出发,首先认识和把握在人的一切创造活动中“作为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而转化为存在”的主体意识。黑格尔认为正是由于人的意识作用,从而使得人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中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观念性的统一”,它“出现在各成员里,作为它们的支柱和内在的灵魂”。应当说,只有当我们认识和把握了这种对人的活动具有支配和统摄作用的意识因素时,我们对这种活动的认识和把握才真正是本质性的,我们也才会因此而拥有一种俯瞰全局的超越气度和统摄整体的建构能力。
写作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创造活动。尽管写作历史源远流长,写作现象丰富多彩,但其中无不显示着“作为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而转化为存在”的人的写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