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书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一本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性著作。全书共14章,以先秦至清末的文学发展为主线,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的同时突出重要作家作品的论述。
《北大版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书系: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历史演进和各历史阶段代表性文学样式为纵线,介绍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风貌;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横线,展现古代文学的精神和内涵,从而做到纵横交错,脉络清晰,点面结合。
《北大版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书系:中国古代文学》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及高中生阅读,从中获得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熏陶。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作为课堂教材使用,或作为其他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读物。
第一章 先秦诗歌
第一节 《诗经》
第二节 楚辞
第二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概况
第二节 诸子散文
第三节 历史散文
第三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汉乐府
第二节 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 两汉史传文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第二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建安诗歌
第二节 正始诗歌
第三节 西晋诗歌
第四节 陶渊明的诗歌
第五节 南北朝诗歌
第六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 唐代诗歌(上)
第一节 初唐诗歌
第二节 盛唐诗歌
第三节 李白
第七章 唐代诗歌(下)
第一节 杜甫
第二节 中唐诗歌
第三节 晚唐诗歌
第八章 唐代古文
第一节 唐代古文的先声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
第九章 宋词,
第一节 宋词的前奏
第二节 北宋词
第三节 南宋词
第十章 宋代诗文
第一节 宋代诗歌
第二节 宋代散文
第三节 欧阳修的散文
第四节 苏轼的散文
第十一章 元曲
第一节 元曲概说
第二节 元代散曲
第三节 元代杂剧
第十二章 明清诗文
第一节 明代诗文
第二节 清代诗文
第十三章 明清小说
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明代小说
第三节 清代小说
第十四章 明清戏剧
第一节 明代戏剧
第二节 清代戏剧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他是介于前期和后期之间的作家,艺术风格偏于豪放,与马致远相似。他的散曲分为两类:一类写的是隐逸叹世之作,如《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另一类写的是咏史怀古和忧国忧民之作,著名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指出了老百姓在封建社会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总不能摆脱痛苦的境地。结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高度精炼、概括的语言对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做了价值评判,道前人所未道,是元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白朴(1226-约1306),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陕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他幼年时身遭国家和家庭的变故,直接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终身不仕。他的散曲大都是发泄牢骚和抒发内心抑郁情感的作品。他的《中吕·阳春曲·知几》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白朴也是写景状物的高手。他用《越调·天净沙》曲牌作了两组《春》、《夏》、《秋》、《冬》,第一组写景尤为出色。他写的爱情题材的作品则很有民歌风味,如《中吕·阳春曲·题情》等。
二、元代后期散曲
随着南北交流的扩大,北方作家纷纷南下,南方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于是,后期散曲的重心向南方转移,江南一带成了散曲创作的繁荣地区。这个时期出了不少专攻散曲的作家,作品的题材也比前期有了拓展,一般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赠答、游览、送别、言情、抒怀等一一表现在作品中,以致散曲真正成为了与诗、词鼎足而三的诗体。后期的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创作中前期的愤激和不平明显少了,原先本色、豪放的风格也转向清丽、蕴藉。后期散曲作家中有不少人写出了许多好作品,它们各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张可久(1270-1349),字小山,是元代散曲作家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他偶尔有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如“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①,揭示了社会上某些人唯钱是命的心态。但他的散曲大都是归隐、写景抒情及男女恋情的作品,如《殿前观·爱山亭上》,写的是隐居的乐趣,而《金字经·春晚》、《天净沙·湖上送别》二首,则写景抒情或写男女情思。这些作品清新明丽,优美动人,词化倾向十分明显,代表了后期散曲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