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生版古典名著点读系列:点读《长生殿·桃花扇》
定 价:19.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3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静,颜贺华 主编
- 出版时间:2014/8/1
- ISBN:9787549557226
-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7.37
- 页码:38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点读古典名著系列:点读<长生殿·桃花扇>(学生版 2014)》包含《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著作。
《长生殿》全剧共五十出,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第二十五出《埋玉》之前,主线是李、杨爱情的发展。在《埋玉》之后,主要叙述安史之乱的爆发、平定以及李、杨二人阴阳相隔的刻骨相思和爱情的升华。最终,不同于以往的李、杨爱情悲剧结局,洪异让两人在仙界再续前缘,大团圆落幕。
《桃花扇》取材于南明王朝的亡国历史,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深沉的故国哀思和亡国之恨。《桃花扇》全剧共四卷,分上下两本。上本以试一出《先声》为开端,闰二十出《闲话》为结束,讲述了北都之亡的过程。下本以加二十一出《孤吟》为开端,续四十出《余韵》为结束,讲述了南部之亡的过程。全剧虽是以侯、李爱情为主线,但实际上是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爱恨别离第一场】一朝选在君王侧
【爱恨别离第二场】帝妃佳游禊堂春
【爱恨别离第三场】献发传情消嫌隙
【爱恨别离第四场】重入椒房诉相思
【爱恨别离第五场】一骑红尘妃子笑
【爱恨别离第六场】绿杨娇妒君见梅
【爱恨别离第七场】七月七日长生殿
【爱恨别离第八场】香消玉殒安史乱
【爱恨别离第九场】一样乐工同气烈
【爱恨别离第十场】人事尽改空追悔
【爱恨别离第十一场】宫阙已收皇将归
【爱恨别离第十二场】任是多情寻往事
【爱恨别离第十三场】上天入地求之遍
【爱恨别离第十四场】在天愿作比翼鸟
【爱恨别离第十五场】说圣典讽乱世人 【爱恨别离第一场】一朝选在君王侧
【爱恨别离第二场】帝妃佳游禊堂春
【爱恨别离第三场】献发传情消嫌隙
【爱恨别离第四场】重入椒房诉相思
【爱恨别离第五场】一骑红尘妃子笑
【爱恨别离第六场】绿杨娇妒君见梅
【爱恨别离第七场】七月七日长生殿
【爱恨别离第八场】香消玉殒安史乱
【爱恨别离第九场】一样乐工同气烈
【爱恨别离第十场】人事尽改空追悔
【爱恨别离第十一场】宫阙已收皇将归
【爱恨别离第十二场】任是多情寻往事
【爱恨别离第十三场】上天入地求之遍
【爱恨别离第十四场】在天愿作比翼鸟
【爱恨别离第十五场】说圣典讽乱世人
【爱恨别离第十六场】楼头慷慨却奁时
【爱恨别离第十七场】阻就粮朝宗修札
【爱恨别离第十八场】遭谗言书生逃命
【爱恨别离第十九场】一朝间社稷倾颓
【爱恨别离第二十场】设朝仪奸臣大拜
……
【爱恨别离第二十八场】国破家亡始重逢
人物图像|侯方域——有才无心从政人
侯方域非常有政治见解,在史可法督师江北,认为不日即可“整师誓旅,雪君父之仇”的时候,侯方域却说:“高杰镇守扬、通,兵骄将傲,那黄、刘三镇,每发不平之恨。今日相见,大费调停。”准确地剖析各人性格,预见“争位”的内讧。
侯方域也有谋划能力。如在四镇相争时,高杰不敌其他三镇,请求史可法相助时,侯方域先质问他的错处,让高杰不得不反思罪行,而后才让他去防河,以避免冲突。先厉而后温,叫高杰不得不听从安排。
但是,侯方域虽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却无从政的心态。他在《听稗》-出中,就有“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之语,并游船访翠,沉醉于舞榭楼台之中。侯方域奉史可法之命监军防河,在劝高杰不可鲁莽与许定国相争时,说:“他在唇齿肘臂之间,早晚生心。”高杰不听,侯方域竟然意气用事,“冷笑拂袖下”,要在乡园中听高杰消息,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一般。国破家亡之后仍要团圆回乡,被张道士当头喝醒。
名著背后|古代考试知多少
乡试首次举行是在明朝洪武十七年,随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因乡试通常在八月进行,因此又叫秋闱。每三年在京城和省城举行一次,如果考试当年为子午卵酉年,则该年的考试为正科;如适逢皇家有喜庆之事而加科,则称为恩科。主持考试的考官分正副主考官,由皇帝钦点。凡是获得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乡试。九月乡试发榜,称为乙榜,又称桂榜。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合格的秀才称为举人,中举之后就有为官的资格且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以在第二年三月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会试是明清时期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即丑、辰、未、成年春季,因在春季举行,因此又称为春闱。如果乡试有恩科,则在第二年相应地会举行会试,称为会试恩科。考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合格者称为贡士。
会试后贡士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制定考试对策并钦定前十名的次序。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授予其官职。殿试合格者称进士。殿试发的榜为甲榜,又称金榜。殿试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头名称为“传胪”。如果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都是头名,则被称为“连中三元”。
名著背后|书肆,文化的桥梁
书肆,是古今典籍的聚散地,是雅俗文化的传播体,以此为桥梁,联系着难以计数的文人学者、藏书家、书生及其书贾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承载着文明资源与学术薪火的积聚与传送。书肆的繁荣或凋零,折射着社会经济与时代文化的盛衰变幻,而书肆的分布迁移,则又与该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准及其印刷技术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载:“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阖也,临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