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戍边是兵团存在的前提,是兵团的历史使命,不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兵团管理体制如何变革,屯垦戍边使命不能变。在坚持这个前提下,必须正确处理兵团的特殊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关系。兵团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兵团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不能简单的套用和照搬全国的经验,更不能简单用成本——收益的经济法则来考量,而必须结合兵团实际,立足于兵团的特殊体制,探索出一条既具有兵团特色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发展道路。
《改革与治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沿着“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根源——完善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的路径”的逻辑主线,采取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产权问题入手,对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和效率进行了实证描述,对相关制度进行理论和经验的分析,对兵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宋媛,女,汉族,内蒙古人。中央财经大学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研究工作,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基本概念界定
1.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新建集团公司)
1.2.2国有资产
1.2.3国有资产管理
1.2.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2.5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
1.3相关文献评述
1.3.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研究
1.3.2关于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研究
1.4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及框架
1.4.2主要研究方法
1.5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基本概念界定
1.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新建集团公司)
1.2.2国有资产
1.2.3国有资产管理
1.2.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2.5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
1.3相关文献评述
1.3.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研究
1.3.2关于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研究
1.4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及框架
1.4.2主要研究方法
1.5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本书的创新点
1.5.2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2.1制度变迁理论
2.1.1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2.1.2西方制度变迁理论
2.2产权理论
2.2.1马克思主义的财产权学说
2.2.2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2.3现代公共产品理论
第3章 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历程
3.1兵团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国有资产的形成
3.1.1兵团体制的特殊性
3.1.2兵团国有资产的形成和变动历程
3.2特殊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迁
3.2.1产权改革前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
3.2.2产权改革实施后兵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
3.3特殊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的立足点
3.3.1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兵团的国有资产管理
3.3.2要正确处理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关系
3.3.3对国有农业企业(农牧团场)分类管理
第4章 兵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1兵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理论分析
4.1.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理论界定
4.1.2兵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理论分析——制度变迁的视阈
4.2各时期兵团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实证分析
4.2.1假设的提出
4.2.2模型的构建
4.2.3数据的选取
4.2.4协整分析
4.2.5基于回归结果的分析
第5章 当前兵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兵团国有经济布局的地域特点及局限性分析
5.1.1兵团的布局特点与成因
5.1.2地域的分散性严重制约了兵团国有经济的发展
5.2兵团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2.1兵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2.2造成兵团产权改革不到位的成因分析
……
第6章 完善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2.2.1.2财产收益分配是产权关系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必需的物质要素及其收入源泉的分析,揭示了财产收益分配的一般规律:任何社会生产方式都存在着以劳动、生产资料和土地这三个物质要素为实体的财产权,当然也存在着依据财产权而获得收益的规律。财产权是收益权的基础和前提,财产所有者依据对财产的所有权获得收益,财产收益是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拥有财产权利的目的是获得财产收益。① 2.2.1.3权能分解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体系不仅涉及所有权,也涉及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经营权、继承权和剩余索取权及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权利,实际上是一组“权利束”。马克思不仅研究了产权“权利束”统一运作的情况,也研究了它们分离运作的情况。马克思在分析生息资本问题时指出:“要把自己的货币作为生息资本来增殖的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让渡给第三者,把它投入流通,使它作为资本的商品;不仅对他自己来说是作为资本,而且对别人来说也是作为资本;不仅对把它让渡出去的人来说是资本,而且它一开始就是作为资本交给第三者的,这就是说,是作为这样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具有创造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使用价值;它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在执行职能以后,流回到原来的支出者手中,在这里,也就是流回到货币所有者手中;因此,它不过暂时离开他,不暂时由它的所有者占有变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家占有,这就是说,它既不是被付出,也不是被卖出,而只是被贷出,它不过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被转让:第一,过一定时期流回到它的起点;第二,它作为已经实现的资本流回,流回时,已经实现它的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那种使用价值。”②在这里货币资本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实现了分离。“权能分解”理论为界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占有使用者、监督管理者、经营者的身份和拥有的财产权利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