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丛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有感于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汉语本体研究,提出现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吸收和利用汉语研究的成果,以弥补和纠正已有教材的不足。庄瑞华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文化教学研究》着眼于文化因素、文化特点和文化导人等,从教材建设的角度把文化传播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国家的现代汉语对外教学算来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1924年,25岁的老舍先生(当时叫舒庆春)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汉语,还曾录制过“灵格风”的汉语教学唱片;1927年,26岁的魏建功先生赴朝鲜汉城京城大学,以《老残游记》为课本,既教授现代汉语,又传播中国文化;1939年至〕942年,萧乾先生也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过3年左右的汉语。与此同时,国内许多重要城市,也曾开展过对外汉语的教学活动,但都是个别的、零星的,不成规模,未进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清华大学于1950年开设了“东欧班”;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于1962年创立,并于1964年升格为北京语言学院,成为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然而,对外汉语作为一个专业招收中国学生,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其他工作,那还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事。
1981年北京语言学院率先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为教育部“控制设点”的专业;2000年以前,全国仅有16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2003年也还只有35所高校设立此专业。此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国家放宽了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的限制,各省高校纷纷设立这一专业,遍地开花,争先恐后。迄今为止,全国约300所高校设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其中既有重点院校,也有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招生人数每年已有1.6万人左右。同时,从2007年开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也相继在全国数十所高校招生。
湛江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2003年开办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共招收两届学生95人。2004年申报对外汉语专业并于2005年获得批准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专业已建成一支能满足对外汉语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并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在专业建设方面,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材的优选精编、师资队伍的优化等,将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并动员和组织学生加入这一行列。这本论文集就是湛江师范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教学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编者将其列为七大方面,我在拜读之后试述如下:
专业建设是对外汉语的立身之本。熊家良、黄高飞的《对外汉语专业“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应对当前的形势、挑战和机遇,将宏观与微观结合,提出有必要配合国家与东盟发展的战略,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改造,实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由单一的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师资培养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郑继娥的《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凸显特色的研究》结合“三型一化”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对课程体系进行主辅结合、横纵联系的优化,并对语言、文学文化、教育类、辅修类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有专业特色的细化。黄玉凤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就业意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其结果分别对实习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在校生的专业认同度及就业难的原因作了分析。尉万传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两种形式刍议》从发展历史、教学范围和分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教育背景和环境等方面比较了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尤其强调了华文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区别于对外汉语教育的特殊意义。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郑继娥的《赴泰汉语实习教师的素质调查研究》强调了应从当地学习者、管理者以及实习教师的需求来考虑汉语教师素质的培养。梁晓明的《在3P教学框架下植入任务型教学理念》提出将新兴的任务型教学法植入传统的3P模式的教学框架,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有效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主干课程,陈宗林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立足于课堂教学,从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以期对解决其难教难学的问题有所帮助。周东杰的《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个案研究》以一名越南留学生为例,探讨动机、兴趣、学习方法和语言环境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教材研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郑军的《作为汉语教材的(语言自迩集)》从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细致探讨了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人威妥玛的《语言白迩集》的科学价值。胡明亮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语法问题》有感于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汉语本体研究,提出现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吸收和利用汉语研究的成果,以弥补和纠正已有教材的不足。庄瑞华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文化教学研究》着眼于文化因素、文化特点和文化导人等,从教材建设的角度把文化传播提上了议事日程。柏彩芹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设计情况的考察》和江彩虹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话题的编写问题》均从实际出发,抓住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和话题编写来做文章。
……
序
专业建设
对外汉语专业“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凸显特色的研究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就业意向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两种形式刍议
教学改革
赴泰汉语实习教师的素质调查研究
在3P教学框架下植入任务型教学理念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个案研究
教材研究
作为汉语教材的《语言自迩集》
对外汉语教材的语法问题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设计情况的考察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话题的编写问题
课堂教学
越南中高级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字教学难教的原因与方法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
“上”和“下”的习惯用法比较及其教学策略
泰国、越南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教学方法探究
网络与多媒体
网络时代的华文教育刍议
汉字的多媒体教学
对外汉语中高级电影课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多媒体教具在少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对比研究
汉英句法对比和语言教学
两岸汉语差异对海外华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汉日敬语比较研究
韩语汉字词在对韩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研究
汉字字音频度动态统计与分析
印尼棉兰华文牌匾语言调查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不虞现象
后记
(一)语言类课程
现代汉语课程是本专业学习的重点基础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从事教学时的客体和材料。如果基础知识学不好,就会影响学习者语言教学的能力。该课程除了课时跟普通中文专业的一样,设置2学期,每学期3课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按照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1门。这些选修课不仅要扩大、加深原先的知识体系,还要适当加入留学生学习的偏误,使学生在学习中把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融汇在一起,了解外国学生的常见问题,以期在实习和未来的教学中能预见偏误、防止偏误。也有入主张就在3课吋的现代汉语课进行四要素教学法”一。我们认为现代汉语本体知识已经非常丰富,能够指出一些偏误,引起注意已经达到目的,如果讲怎么教,则有点喧宾夺主。
古代汉语是我们现代汉语的源头,知古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汉语知识。古代汉语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难,有的人建议用学外语的方法学习它,说明古今的差异较大。古代汉语课程所设课时跟中文系一样,但教师如果能重点讲授古今同用的常用字词和句式,讲清楚常用字形、字义的联系,重视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联系,加强古今对比,将会对学生理解、解释以及扩展现代汉语词汇有很大的帮助。汉语国际教学中的语素教学法就是以常用字为核心,懂得字形、字义,对以此字形成的复合词词义的理解很有帮助。如“城”原来指城墙,“长城”就是长长的墙,是秦汉以来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掳掠而建的,后来意思不明显了,又增加了“墙”形成“城墙”。以“城”为中心,可以组成城市、城墙、城管,或者长城、围城等。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理论课,不仅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阐述语言一般现象及发展规律。它不仅是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入门课程,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仅具有奠基作用,而且具有指导价值。抓住世界语言的共同规律、特点讲解,同时也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将去的国家的语言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就业国的语言特点,这会使他们更加有兴趣。如我校学生的实习是去泰国中小学任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泰语有所了解,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举出一些语音的对比,语法的对比等。
外语类课程方面,我们连续7个学期都开设了不同的英语课程,力图在不同阶段突出训练一种技能。大量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的听说译能力,适应在不同国家进行工作、生活的沟通交际需求。
综合英语课程开设4个学期,原来要求使用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考虑到我校学生对口就业的国家主要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中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听瞳带有中国口音英语的讲解,英语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大等情况,现在我们把英语课纳入非英语专业体系,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