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以作者八年的怀孕历程为线索,用细腻的笔触述说了自己艰难的求医、保胎,最终喜得贵子的历程,体现了作者乐观、坚强、坚韧的个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作品旨在歌颂母爱、敬畏生命,让更多难孕的妈妈受到启迪、看到希望,感受到生活中坚强的信念。书中穿插了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等,基调昂扬,积极向上,催人奋进,为身在困境中的人们撒洒缕缕阳光,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指导意义。
这是一部独特的励志书,“好想有个孩子”六个字好沉重,书中所包含的百感交集、千辛万苦以及苦尽甘来,读来实在让我震撼,为之动容。书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的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诗情画意的描绘,突显作者的才情。这部二十几万字的手记,其分量和价值不亚于一篇博士论文。 ——黄汉平(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以非虚构形式,记录、描摹、保存她八年生活中最鲜活、最清醒、最刻骨铭心的经历、记忆和体验。这是一本充满爱心和责任的书,饱含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母性的渴望;对灾难心存悲悯,对美好满怀憧憬。 ——王永盛(评论家、厦门市作协秘书长) 这是一位母亲对倍受煎熬的求子历程的真情记录,它不仅折射出中国传统生育观念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人性之真生命之美,更是当前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不孕不育症患者生存现状的缩影与真实写照。 ——纪红建(长篇报告文学《不孕不育者调查》作者) 这是一本一言难尽的著述。在貌似平静、琐碎的叙述中,作者融入了强烈的情感。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本孕育生命的教科书,或者关于生命体验的长篇散文,但更要紧的是,她的文字中传达出了一位母亲对于生命的真切、朴实,甚至是一意孤行的独特体验。 ——杨凤喜(作家、晋中市作协秘书长)
邱少梅,1976年出生于广东新会,199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广州市多家大型国企担任中层职务,系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南沙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沙区诗词学会会员。自1995年起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擅长古典诗词及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华人》杂志、《今日从化》、《南沙文化绿洲》、《南沙文学》等。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吸引常住人口,打造广州市强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读<底线>有感》分别在南沙区多个征文活动中获奖。2012年,担任南沙文学优秀作品选《到海边去》的责编工作。
人性美的歌者(代序一)
生命,爱的容器(代序二)
题记
母亲絮语
遗憾者何其多
心急误歧途
你的心是我的唯一行李
金风玉露一相逢
筑巢引凤
疑是玉人来
平地一声惊雷
传统的客家子嗣文化
问诊于名医
惊雷突现又何妨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人性美的歌者(代序一)
生命,爱的容器(代序二)
题记
母亲絮语
遗憾者何其多
心急误歧途
你的心是我的唯一行李
金风玉露一相逢
筑巢引凤
疑是玉人来
平地一声惊雷
传统的客家子嗣文化
问诊于名医
惊雷突现又何妨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非典”后的反思
当了一回哈姆雷特
人间正道是沧桑
模范丈夫来了
初试牛刀
祸不单行
住上了“临江豪宅”
好死与赖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漫长的等待
心烦则意乱
踽踽独行
生命的脆弱
收养地震孤儿
举步维艰的民间收养
二进宫
彩云之南
冒险前行
仁心仁术
另请高明
祸兮福之所伏
梅花三弄
期待一蹴而就
休养生息
择乔木而栖
烟花三月下扬州
金陵怀古
留恋秦淮河
纠结的心情
艰难的抉择
踏上新生之路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中医的困惑
春风化雨
特殊试验
我家的海外关系
无奈大姐回国
“隔离”期间的旅程
夫妻双双把诊求
因缘际会
试用民间偏方
人生不设限
特色古民居
源美祖居重光
聚散总有时
成败在此一役
生为女人
黎明前的黑暗
迟来的喜讯
乐极生悲
涉险而过
意外中见温情
贵人相助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临别依依
再度惊魂
孝义两难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稍作喘息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勇敢跨出第一步
祝福声中体味孤独
同室病友
极品丈夫
计生政策之我见
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且乐之
载不动许多愁
阴霾满天
话说“孝道”
子女贵孝不在乎多
移民潮起又潮落
母子连心
虎毒不食子
竹报平安
给孩子第一份礼物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最后的二人世界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
化茧成蝶
月嫂王姨
母爱
任重而道远
生命的延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