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鱼道——金沙江金沙水电站鱼道的勘察设计研究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全书共8章,首先介绍金沙水电站鱼道工程建设的背景,在充分调研金沙水电站河段鱼类资源及生态习性并开展鱼类游泳能力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流域规划、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开展鱼道工程多专业设计工作,并介绍鱼道工程实施过程的技术细节。书中针对鱼道设计方案进行水力学研究,监测并分析鱼道运行后的过鱼效果,以验证鱼道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水利水电工程1. 500m级顺层陡倾料场边坡稳定与安全监控关键技术,水力发电学会科技奖三等奖,2015年,排名第3。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工程简介1
1.2建设历程2
1.3过鱼设施3
1.3.1过鱼设施必要性3
1.3.2过鱼设施关键技术4
第2章工程背景概况5
2.1流域概况5
2.2攀枝花河段规划6
2.3流域水电规划及开发现状7
2.4水文及气象7
2.4.1水文基本资料7
2.4.2气象9
2.4.3径流10
2.4.4洪水11
2.4.5水位流量关系17
2.5工程地质21
2.5.1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21
2.5.2鱼道勘察期分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29
2.5.3鱼道施工期主要地质问题及处理32
2.5.4鱼道竣工工程地质总体评价33
2.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34
2.6.1工程等别和设计安全标准34
2.6.2主要建筑物35
2.6.3调度运行方案36
第3章鱼类资源及生态习性39
3.1工程江段鱼类资源状况39
3.1.1鱼类区系组成39
3.1.2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40
3.1.3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状况48
3.1.4产漂流性鱼类产卵场分布49
3.1.5鱼类资源变动趋势50
3.2鱼类生态习性50
3.2.1栖息特征50
3.2.2食性51
3.2.3繁殖习性51
3.2.4洄游习性52
3.3过鱼目标56
3.3.1坝上生境适宜度分析56
3.3.2过鱼目的59
3.3.3过鱼种类60
3.3.4过鱼季节61
3.3.5过鱼规格61
第4章主要过鱼对象游泳能力63
4.1游泳能力研究方法63
4.1.1鱼类游泳能力指标63
4.1.2测试内容64
4.1.3测试种类65
4.1.4试验设备65
4.1.5试验方法66
4.2游泳能力研究结果67
4.2.1圆口铜鱼67
4.2.2长鳍吻68
4.2.3长薄鳅69
4.2.4白甲鱼71
4.2.5后背鲈鲤72
4.2.6胭脂鱼73
4.2.7中华金沙鳅74
4.2.8长丝裂腹鱼75
4.2.9短须裂腹鱼75
4.2.10综合分析77
4.3目标鱼类趋流性试验78
4.3.1研究方法79
4.3.2研究结果83
4.3.3研究结论84
4.4过鱼设施流速设计参数85
4.4.1最大流速85
4.4.2进口流速85
4.4.3出口流速85
4.4.4仿生态设计86
第5章过鱼设施设计87
5.1基本资料87
5.2过鱼设施现状87
5.2.1国内外过鱼设施现状87
5.2.2过鱼设施效果89
5.3过鱼设施建筑物形式90
5.3.1过鱼设施建筑物形式分类90
5.3.2过鱼设施建筑物形式选择92
5.4过鱼通道线路94
5.4.1过鱼通道线路选择的原则94
5.4.2金沙水电站过鱼通道的线路选择94
5.5鱼道设计96
5.5.1设计主要参数96
5.5.2布置方案比较100
5.5.3推荐方案平面布置105
5.5.4推荐方案结构设计106
5.6金属结构及机电设计117
5.6.1金属结构117
5.6.2机电设计118
5.7运行管理及监测121
5.7.1鱼道的管理与维护121
5.7.2鱼道的运行方式122
5.7.3鱼道的运行监测及效果评价122
第6章水力学124
6.1试验条件124
6.1.1运行水位124
6.1.2池室及竖缝宽度124
6.21︰10鱼道局部物理模型试验125
6.2.1研究内容125
6.2.2试验工况125
6.2.3试验结果126
6.3鱼道进口集鱼系统1︰25整体物理模型试验132
6.3.1试验工况133
6.3.2试验结果133
6.4枢纽整体1︰100物理模型试验138
6.4.1试验工况139
6.4.2试验结果139
6.4.3小结139
6.5数模计算147
6.5.1控制方程147
6.5.2数学模型148
6.5.3模拟结果及分析149
6.6水力学研究成果154
第7章鱼道实施155
7.1施工导流155
7.1.1工程总体导流方案及程序155
7.1.2鱼道导流156
7.2料源规划与土石方平衡159
7.3鱼道施工161
7.3.1施工特性161
7.3.2施工程序161
7.3.3土石方施工161
7.3.4混凝土施工161
7.3.5金属结构安装163
7.4施工布置及道路167
7.5施工进度171
第8章过鱼效果分析172
8.1过鱼效果研究方法172
8.1.1鱼类资源监测172
8.1.2鱼道内部监测172
8.1.3坝下鱼类集群观测172
8.1.4鱼道通过性试验173
8.2坝上坝下鱼类资源研究结果178
8.2.1种类组成及相似性178
8.2.2渔获物组成结构182
8.2.3相对重要性指数186
8.2.4鱼类繁殖生物学特性189
8.2.5过鱼对象分布及结构组成191
8.2.6过鱼对象繁殖生物学特性192
8.3坝下鱼类集群研究结果194
8.3.1种类组成194
8.3.2集群现象分析195
8.3.3集群过鱼对象群落结构198
8.3.4集群影响因素分析198
8.4鱼道内鱼类资源研究结果199
8.4.1种类组成及相似性199
8.4.2渔获物组成结构202
8.4.3相对重要性指数204
8.5鱼道通过性试验研究结果204
8.5.1数据统计与分析204
8.5.2进入率205
8.5.3进入时间/延迟率205
8.5.4过坝率205
8.5.5过坝时间/延迟率206
8.5.6通过率206
8.5.7通过时间/延迟率206
8.5.8鱼道通过性分析207
8.6鱼道过鱼效果监测207
8.6.1运行工况207
8.6.2竖缝尺寸及池室流速监测208
8.6.3鱼道水下视频观测208
8.6.4鱼道进口集诱鱼能力分析209
8.6.5鱼道过鱼效果分析210
参考文献211
附表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