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大全》按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沿用朱熹后学惯用的集疏体,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诸家宋、元人注为主,采注者其他说解以及其他学者的说解为疏,保留了大量宋、元朱熹后学的经说和思想资料,对明人士风有正面影响;由于四书在科考中具有崇高地位,士人从《四书集注大全》中学习程朱理学的理念和话语,参照它来撰写科考文章,故《四书集注大全》不仅屡被翻刻,还屡被后人模仿体例增补说解,直接影响到明、清四书讲章的编纂,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深远的一部四书类典籍。
《儒藏》精华编选刊本《四书集注大全》,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刻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为校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残稿本(简称稿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鱼堂四书大全》本(简称陆本)、《孔子文化大全》影印本(简称孔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初刻本《四书辑释》(简称《辑释》)为参校本,他校以其他相关古籍,除非首见处注明版本,否则均使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广 等
----------------------------
《四书集注大全》共计三十六卷,明代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二人奉敕撰。胡广(1370—1418),字光大,吉水(今江西吉安市吉水县)人。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市)人。金幼孜(1367—1431),名善,以字行,新淦(今江西吉安市陕江县)人。三人同为建文二年(1400)进士,胡广居状元。成祖入南京,三人俱入馆阁,又屡从北征。永乐十四年(1416),胡广进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卒。永乐十八年,杨荣与金幼孜进文渊阁大学士,后皆总裁诸朝实录。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隶属北京大学哲学系,是《儒藏》精华编和大全本校点整理工作的组织者,负责联系校点者,协调校点者的校点工作,并对校点者的校点质量进行把关。
李畅然
----------------------------
李畅然,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负责《四书集注大全》的校点工作。
四書集註大全〔明〕胡廣等奉敕撰
李暢然校點四書集註大全目録
目録上册
校點説明
四書集註大全凡例
讀大學法
大學章句序
大學章句大全
大學或問
中庸章句序
讀中庸法
中庸章句大全
中庸或問
讀論語孟子法
論語集註序説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一
學而第一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二
爲政第二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三
八佾第三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四
里仁第四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五
公冶長第五
中册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六
雍也第六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七
述而第七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八
泰伯第八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九
子罕第九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
鄉黨第十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一
先進第十一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二
顔淵第十二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三
子路第十三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四
憲問第十四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五
衛靈公第十五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六
季氏第十六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七
陽貨第十七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八
微子第十八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十九
子張第十九
論語集註大全卷之二十
堯曰第二十
下册
孟子集註序説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一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二
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三
公孫丑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四
公孫丑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五
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六
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七
離婁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八
離婁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九
萬章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
萬章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一
告子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二
告子章句下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三
盡心章句上
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四
盡心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