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机械设计和分析为主线,整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及“工程力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并融入相关工程常识和创新思维与方法。全书以机械和机械传动系统及其所涉及的常用传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为对象,按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工作能力分析、精度分析的要求,介绍了机械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术。
全书共11章,包括机械系统及常识、机械传动系统的运动分析、机构静力分析与应用、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分析与应用、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应用、挠性传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齿轮传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轴的结构分析与应用、轴承的结构分析与应用、连接的结构分析与应用、机械零部件精度分析与应用。综合实践项目以二级减速器为载体,以工作手册形式呈现。本书可供高等职业院校本科和专科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贯穿教材内容
★以机械设计和分析为主线,融入工程常识和创新思维与方法
★实践项目采用工作手册形式,以二级减速器为载体,切合实践教学要求
“机械设计与分析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也是机械行业技术基础平台课程。本书的编写力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尤其是在实现专业基础知识向职业能力转化、体现专业基础课程“工学结合”内涵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与创新。本书贯彻党中央努力培养造就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精神,无论是在内容体系还是在内容组织编排上都改变了同类教材的一般模式,并融入全新的职教课程教学理念。主要有如下特点:
1.针对现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仍以“机械设计”为主线,存在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以及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状况,本书以“机械分析”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典型机械设备为载体,按其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工作能力分析、精度分析的要求,整合传统学科的相关项目内容。其中包含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程常识,并融入课程思政及创新思维与方法,为学生参加机械类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铺就一条基础之路,激发学生技能报国、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本书内容在组织编排上,紧紧围绕所研究的对象,沿着“机械分析”这一主线,并以解决机械行业职业岗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筛选、整合、处理教材内容,力求形成一本符合职业岗位所需,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机械行业技术基础教材,也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储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3.图文并茂,简明实用。本书大量采用实物简图,并以动画形式帮助读者理解所述内容,语言叙述和理论分析简明扼要;尽可能采用图表对照法处理一些相关内容,使读者通过对照、比较,对其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目了然;淡化抽象而复杂的理论分析,简化公式的演绎推导,重结论、重应用,力求计算方法简明实用。
4.选用丰富的工程案例。本书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贯穿教材内容,使得“受力分析”“精度分析”等内容适度、够用;增强了教材内容的工程背景及针对性、实用性,并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其直观、具体、浅显易懂,有利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5.本书内容编排具有一定的柔性,无论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还是教材的章节或例题、实践训练、项目任务,均给教师以灵活取舍的空间。因此可适应不同学时(54~82学时)、学分(3~45学分)、学制(3~4年)及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目录中原色适用于54学时,3学分;深蓝色适用于72学时,4学分;浅蓝色适用于82学时,45学分。
6.本书实践项目采用工作手册形式,以二级减速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项目能够切合各章节的实践教学需求,真实体现专业基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7.本书贯彻现行国家标准,并融入机械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标准。
8.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丰富,所有涉及原理性的图形均依据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制作了动画或视频,将静态资源向动态资源转化,形象资源向立体资源转化,实现线上、线下与课内、课外的交互学习,便于读者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读者也可在智慧职教平台和MOOC学院完成课程任务的线上学习,获取证书,实现学分替换。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罗志强(第1、9章)、皮云云(第2、5、6章)、黄劲枝(第3、10、11章)、李会文(第4、7、8章,实践项目)。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鄢涛提供了企业应用案例。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程时甘教授的倾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仍处在探索阶段,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鞭策我们一路前行。
李会文,自199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机械类专业及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教科目主要有;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机械分析应用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冷冲模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CAD/CAM技术应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主持和参与各级教学研究课题和科研课题达十多项。
1、主持“现代机械制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
2、主持“机械分析应用基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3、主持了多个教研教改项目的建设和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
前言
第1章 机械系统及常识1
1.1机械的组成1
1.1.1机器和机构1
1.1.2构件和零件3
1.2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性能3
1.2.1材料的力学性能3
1.2.2常用材料及牌号4
1.2.3常用热处理方法6
1.3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7
1.3.1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7
1.3.2机械分析的基本方法7
实践训练8
第2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运动分析9
2.1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简图9
2.1.1构件的运动形式9
2.1.2运动副及其分类10
2.1.3运动链与机构11
2.1.4平面机构运动简图12
2.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5
2.2.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16
2.2.2运动链的可动性及运动确定性的条件16
2.2.3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的特殊情况16
2.3机械传动系统概述19
2.3.1机械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20
2.3.2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功能23
2.3.3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分析实例24
实践训练 26
第3章 机构静力分析与应用28
3.1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28
3.1.1力及其性质28
3.1.2力矩及其性质32
3.1.3力偶及其性质34
3.1.4力的平移定理35
3.2平面机构中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36
3.2.1柔性约束37
3.2.2运动副约束37
3.2.3固定端约束39
3.2.4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39
3.3平面机构中约束反力的求解41
3.3.1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41
3.3.2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43
3.4运动副的摩擦与自锁49
3.4.1滑动摩擦49
3.4.2滚动摩擦50
3.4.3运动副中的自锁现象50
3.4.4机构中摩擦问题的实例分析51
3.5回转件平衡的动态静力分析 52
3.5.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52
3.5.2回转件平衡的类型52
3.5.3回转件的平衡计算53
实践训练54
第4章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分析与应用59
4.1零件轴向拉(压)变形时工作能力分析59
4.1.1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概念59
4.1.2内力分析与应力分析60
4.1.3材料的力学性能61
4.1.4轴向拉(压)强度分析实例64
4.1.5轴向拉(压)变形简介65
4.1.6压杆稳定性的概念67
4.1.7应力集中的概念68
4.2零件剪切与挤压变形时工作能力分析68
4.2.1剪切与挤压的概念68
4.2.2剪切与挤压强度分析实例70
4.3零件弯曲变形时工作能力分析72
4.3.1平面弯曲的概念72
4.3.2内力分析与应力分析73
4.3.3梁的弯曲强度分析实例77
4.3.4弯曲刚度简介78
4.3.5提高零件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80
4.4零件扭转变形时工作能力分析82
4.4.1扭转的概念82
4.4.2内力分析与应力分析83
4.4.3轴的扭转强度分析实例85
4.4.4扭转刚度简介86
4.5零件组合变形时工作能力分析87
4.5.1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时强度分析实例87
4.5.2弯扭组合时强度分析实例89
4.6零件疲劳强度简介91
4.6.1交变应力的概念91
4.6.2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91
4.6.3疲劳破坏92
4.6.4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92
实践训练93
第5章 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应用96
5.1平面连杆机构96
5.1.1铰链四杆机构及其演化96
5.1.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102
5.1.3实现运动要求的机构参数图解法实例105
5.1.4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106
5.2凸轮机构108
5.2.1凸轮机构应用及分类108
5.2.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10
5.2.3凸轮轮廓的图解法111
5.2.4基本尺寸的确定114
5.2.5凸轮机构的材料与结构 116
5.3螺旋机构117
5.3.1螺纹117
5.3.2螺旋机构的类型及应用118
5.4间歇运动机构122
5.4.1棘轮机构122
5.4.2槽轮机构124
5.4.3不完全齿轮机构125
5.4.4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25
实践训练126
第6章 挠性传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129
6.1带传动概述129
6.1.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129
6.1.2V带及V带轮130
6.2带传动的失效分析132
6.2.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132
6.2.2带的应力分析134
6.2.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传动比135
6.3普通V带传动的工作能力计算136
6.3.1工作能力计算准则136
6.3.2工作能力计算方法和步骤137
6.4V带传动的张紧、使用与维护141
6.4.1张紧方法及预紧力F0的控制141
6.4.2V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142
实践训练143
第7章 齿轮传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144
7.1概述144
7.1.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144
7.1.2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145
7.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146
7.2.1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性146
7.2.2渐开线齿轮及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48
7.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50
7.4渐开线齿轮切齿原理及变位齿轮简介152
7.4.1轮齿切制原理与方法152
7.4.2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154
7.4.3变位齿轮的概念154
7.5齿轮传动的失效分析、计算准则和材料选择155
7.5.1主要失效形式155
7.5.2工作能力计算准则155
7.5.3齿轮材料的选择155
7.5.4配对齿轮齿面硬度的组合及应用157
7.6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工作能力计算158
7.6.1轮齿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158
7.6.2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59
7.6.3齿轮主要参数对齿轮传动的影响162
7.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工作能力计算165
7.7.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165
7.7.2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66
7.7.3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67
7.7.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68
7.8直齿锥齿轮传动简介170
7.8.1直齿锥齿轮的齿廓和当量齿数170
7.8.2直齿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171
7.8.3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