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清华《景观水文》课程在校园雨洪管理方面的持续性积累进行结集出版,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梳理与反思,也是对这一领域未来的期待与展望,以期能为兄弟院系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就当下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而言,课程建设、教学与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无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围绕身边的真实问题展开针对性教学与研究,从单向的“教”与“学”走向“教+学”共同体的建立,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推动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透过雨洪问题表面逐步深入本质,分析其中的人水关系规律并思考行业实践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基础,是“海绵校园”作为一种“喻意”表达的真正目的。
本书将清华《景观水文》课程在校园雨洪管理方面的持续性积累进行结集出版,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梳理与反思,也是对这一领域未来的期待与展望,以期能为兄弟院系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就当下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而言,课程建设、教学与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无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围绕身边的真实问题展开针对性教学与研究,从单向的“教”与“学”走向“教+学”共同体的建立,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推动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透过雨洪问题表面逐步深入本质,分析其中的人水关系规律并思考行业实践等
●序一
序二
引言一 中国古代教育环境中的理水与育人
引言二 当代海绵校园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引言三 基于景观水文理念的海绵校园研究与实践
上篇 教学篇
第1章 清华大学校园与《景观水文》课程
第2章 海绵校园设计教学
第3章 基于水质分析的海绵校园实验教学
下篇 研究实践篇
第4章 胜因院:历史社区的雨洪管理研究、实践与绩效评估
第5章 建筑馆中庭: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的雨洪管理研究与实践
第6章 海绵校园道路研究与实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国内外海绵校园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