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于晓冰老师2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包括“双减”背景下的语文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备考方法、教育理念等。具体内容包括:语文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查阅工具书,需用“五步法”等。
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亲子教育畅销书《减法教育》作者,减法教育践行者。原创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主理人。
他以“读诗书,羞为名,耻为利;诵经典,出于口,入于心”自勉。他甘居“非主流”,不问利害,只问是非;他笔耕不辍,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常年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他秉持着能影响一个是一个、能推动一点是一点的信念,不断写文章重申教育常识,为推动教育进步鼓与呼。
他是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他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语文报》《基础教育课程》《作文通讯》等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原创文章七百余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
自序
教语文真难,教语文真好
教语文真难!难到一言难尽。
古人用“三”代表多,所以,我就按照传统说三个“难”。
首先,教语文门槛很低。
每年中、高考结束,作文从来都是被关注的焦点,不但被关注,而且被议论,好像每个人都很专业,都能够点评一下。但其他的学科,则没有这个“优待”。究其原因,大约其他学科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但语文则没有这个问题,仿佛人人都会,人人都懂。
语文课最常成为开放课,听课的有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领导和家长,听完之后,每个人都能点评几句。但其他学科,则没有这个“优待”。原因同上。
其次,语文收益很差。
大多数学科,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收获。语文却常常是做了很多题,还不能很有把握地说真的具备了某种能力。其他学科的“考试说明”,虽然看着内容很多,但抓手很明确,落实一个是一个,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很简单,就那么一两页纸,却仿佛是苦海无边,仅仅一条“考查3500个常用字以及由此衍生的音形义”,就足够让很多学生头大。
学生觉得努力了半天,好像也没提高多少,放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好像也没差到哪里去。努力学习,收益却不明显,谁还愿意费那个气力呢?而且,语文常常也出现教和不教差不多的尴尬场景。
再次,语文老师又苦又累。
其他学科老师,如果非常用心,三五年时间,可以对引导学生备考很有把握,因为一是一,二是二,清楚得很。语文老师则不同,即使非常用心,不要说三年五年,就是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对引导学生备考很有把握,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庞杂了。
语文考试通常都是第一科考,但阅卷总是最后一个结束,等到最后考的一科都判完卷子了,语文卷子还没判完。不是语文老师不努力,而是语文阅卷常常需要加点,因为需要批改的内容实在太多。有些学科,一道题的答案不过就是一个数字,非常明确,但语文学科常常是一句话甚至一段话,而且还有多种表达方式需要推敲,常常处于模棱两可之间,就更不用说八百一千字的作文,需要费心费力、字斟句酌才能给一个合适的分数了。
此外,很多人觉得语文老师的门槛甚低,教学方法也极为简单,如果学生写错字了,那就让他抄三遍;三遍不行,就五遍,五遍不行就十遍,再不行就一百遍。如果语文老师是交警,抓到违章,会把“罚款”改为“罚抄”——这个段子流传得太广了。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虽然教语文有千难万难,但是,教语文也真好。
这个“好”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尽,我依然说“三”个,以“三”来代表多。
首先,语文基础性。
因为语文基础性,所以给人以门槛很低的错觉。没有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不需要语文,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都学不好,其他科目想要学好也不大现实。仅从考试而言,如果语文学不好,连最基本的审题都不过关,那怎么可能考得好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是“日用而不知”,就像是空气、水和阳光一样,没人觉得它们重要,可一旦缺了它们,却发现那是很要命的事情。因为基础性,所以,在脑子最清楚的人那里,语文应该受到最高度的重视。
其次,语文涵盖范围最广。
语文包罗万象,语文课能够关联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凡是有语言的地方,凡是有文字的地方,无处不是语文学习的好资源。语文老师上课太自在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单从考试成绩提高不易来看,当然会觉得语文学习的收益很差。但语文学习的收益,绝对不仅仅体现在语文考试成绩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可能会因为语文学得好,而获得更大的促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学习的收益,就不再是很差,而是好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是一个杂家,才有可能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有追求的语文老师,最不容易患上职业倦怠,因为他要探寻的未知领域完全没有边界。
再次,语文老师最不可或缺。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认识一个又一个字,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把那些字当成工具,而是要能发现汉字之美,发现这些汉字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丰富灿烂的文化。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读一篇又一篇文章,也不仅仅是读一本又一本书,更不是看一个又一个短视频,而是要通过这一篇又一篇文章、一本又一本书,在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会帮助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带着他们思考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的答案都不同。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三观”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老师,但语文老师会更频繁地出现在他的回忆中。
正因为教语文真难,所以干起来才充满挑战,才充满趣味。虽然路途坎坷,但我甘之如饴。如果我下辈子还当老师,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语文老师,还会觉得,教语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