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基层自治建设,大学班级是一个重要的基层自治单位。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具有契合性。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型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班级建设规律,创建班级的自治组织模式,塑造学习型班级文化,为提高大学班级建设质量提供启示和借鉴。本书主要以学习型理论为理解、分析和探索的框架,以高职院校的学习型班级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反思—构建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调查访谈、归纳演绎、反思建构和跨学科研究等具体方法,考察了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诠释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理论的意蕴,分析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必要性、动因和条件,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的困境, 探索了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体系的基本思路。
欣闻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增芬副教授的博士论文《从管理走向治理一一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研究》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余字,是作者近15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持续深耕的理论成果。作为她的导师我非常高兴,这不但是她多年来坚持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更是凝结了她从大学生辅导员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结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研究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该著作以“从管理走向治理”为主线,考察了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阐释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理论的意蕴,分析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必要性、动因和条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的困境,探索了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力求通过建设学习型班级来实现由传统班级以“管理”为中心向现代班级以“治理”为中心的范式转变。著作逻辑缜密、布局合理,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是一部系统呈现班级治理的力作,弥补了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总体上讲,该著作的研究特点和优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和理论梳理
该书以学习型理论视角,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学习型社会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学习型社会是由无数学习型组织构成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既催生了学习型组织,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后者的发展。学习型组织理论虽是管理学领域中极力倡导的一种新型理论,但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教育性和治理性上;学习型理论蕴含着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秉承了佛瑞斯特的系统动力学理论,发展了胡塞尔的主体性理论,丰富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践行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习型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有着方法论价值,如系统认识、深度汇谈、体系支撑等;学习型理论彰显教育性立场,对扁平化组织机构的诉求,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追求等。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包括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薄弱,基本上靠经验来维持班级管理。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科学化更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无论是从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色,还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学习型理论提出的价值和发展理念契合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需要。
二、全面厘定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该书对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职业教育系统来看,存在因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带来的技术与人文不和谐、学校主体与经济领域不协调、工具领域与价值领域不统一、职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矛盾等问题;从顶层设计上来看,存在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意识不强、认知误区、缺乏先进理论指导和系统规划等认识和思维上的局限性;从班级建设的现状来看,班级的育人功能萎缩成管理功能,存在班级建设重管理轻教育、班级评价重显性轻隐性、班级组织文化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等现象,传统职业教育中沉积下来的包括系统、认知、体制、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等多方面的障碍已形成一定的惯性力量,致使其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为有效的变化。此外,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为高职学生实现数字化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新媒体不仅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还是高校思想文化交锋的主阵地,而同辈群体对高职学生理想信仰形成的影响较大。
三、对构建学习型班级进行了多维度探索
通过建设学习型班级实现班级自治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现、唤醒、激励、点燃”是班级管理走向自治的真谛。学习型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过程。该书以学习型理论为研究视域,从班级价值理念的重建、班级组织模式的重构、班级文化的重塑、学习型组织技能和方法论上的支撑、评价体系和机制保障等各个环节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对推进学习型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管理走向治理一一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研究》一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学习型班级理论的建构是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基本理论相对“匮乏”的现状下的一种尝试,建立学习型班级相关理论必然会促进参与班级建设的所有相关人员管理理念和理论的更新,有助于丰富和提升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和研究价值,也有助于完善和丰富学习型组织理论,进一步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该书立足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将学习型社会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先进理念引入班级建设中,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载体研究,对职业教育、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价值。该书是一部全景呈现大学生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力作,兼具理论性与通俗性,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理论专著,还是作为了解班级建设的理论读物,皆值得一看。
王增芬,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博士。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在《理论月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绪论
一、写作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目标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理论
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
二、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三、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相融性
三、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班级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学习型理论对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启示
一、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启示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启示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意蕴
第一节 高职教育的内涵与特色
一、高职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教育的特色
第二节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比较活跃,但自信心不足
二、动手能力较强,但自我定位模糊
三、渴望被社会认同,但集体观念较淡薄
四、有求知欲望,但学习力不足
五、就业有市场,但“软技能”不足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的内涵
一、学习型班级及相关概念界定
二、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主体
一、学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主导者
二、社会——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支持者
三、家庭——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参与者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节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个体社会化的需要
第二节 回归高职教育发展性本质的需要
一、摆脱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坚持人的整体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
第三节 扬弃工业社会科层制班级建设模式的需要
一、传统班级管理理论是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当前班级建设模式是经济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学习型班级治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需要
一、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二、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三、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第五节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条件
一、外部环境土壤
二、内部环境土壤
第四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第一节 职业教育系统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一、技术与人文的不和谐
二、学校主体与经济领域的不协调
三、工具领域与价值领域的不统一
四、职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脱节
第二节 顶层设计认识和思维上的局限性
一、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意识不强
二、学习型班级建设存在认知误区
三、学习型班级建设缺乏先进理论指导
四、学习型班级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第三节 班级的育人功能萎缩成管理功能
一、班级建设重管理轻教育
二、班级评价重显性轻隐性
三、班级组织文化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班级管理亟需自主性和专业性
第四节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新媒体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新媒体成为促进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
三、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文化交锋的主阵地
四、同辈群体对高职学生理想信仰形成的影响较大
第五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树立学习型班级的价值观
一、动员宣传学习型班级的先进理念,搭建新的学习架构
二、结合学生实际,更新学习观念
三、统筹设计,把握学习型班级设计的原则
四、建立班级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共同体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组织学习模式
一、拓展学习型班级的组织系谱
二、打造学习型的班级管理团队
三、搭建师生开放共事的学习交流平台
四、构建行动导向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塑造学习型班级文化
一、开展境界教育,树立不断自我超越的观念文化
二、共创班级公约,创建共同成长的制度文化
三、发挥先进的示范作用,凝聚榜样文化的力量
四、营造融洽的情感,建立合作型的人际交往关系
第四节 善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技能
一、系统思考: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自我超越:激发班级每位学生心灵的热望
三、改变心智模式:打破班级管理的思维定式
四、深度汇谈与讨论:打破班级人际互动中的习惯性防卫
第五节 探索学习型班级发展性评价的保障机制
一、创建学习型班级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二、构建发展性学习型班级的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