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提升 目前,我们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的政治领域工作,考验着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提升》一书以新媒体时代政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为研究背景,以提升领导干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积极开拓政务工作的新局面为目的,系统地介绍了各级政务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内容包括“与时俱进,把新媒体作为执政为民的新手段”“直面网络问政,提高执政能力”“办好政务微博,善用政务微信”“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声音”四篇,内容涵盖全面,与时俱进,指导性很强。期望该书能为广大领导干部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务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 提升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 开创政务工作新局面 我们已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影响着政务工作和社会管理。中国是全世界网民多的国家,也是手机用户多的国家,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一个平等开放、互联互通、信息透明、即时便捷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应对网络民意、网络舆情、网络问政,是摆在各级政务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挑战;如何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开辟一个更加民主、活泼、有序和谐的政务工作新局面,是各级政务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进行”。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发展,适应网络政务的创新要求,尽快掌握其规律和工作方法,以提高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执政能力,开拓政务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以网络问政为代表的新媒体问政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不公开、缺少公众参与、权力监督不到位的传统参政方式,颠覆了政务机关和领导干部习以为常的政务管理方式。这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巨大进步,开启了我国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一个崭新时代。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利用新媒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政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关注新媒体、重视新媒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是各级政务机关发扬民主、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崭新方式。因此,研究新媒体、善于运用新媒体、有效地开展好新媒体时代的政务工作,是广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书以新媒体时代,政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为研究背景,以提升领导干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积极开拓政务工作的新局面为目的,系统地介绍了政务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的理论与方法。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广大领导干部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务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
编著者 2013年9月舒天戈,男,汉族,196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策划总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自1990年以来,长期从事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课题研究。1991年首次出版学术专著《领导艺术论》。20多年来,先后出版20部有关领导艺术、领导力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领导智慧书》、《超凡领导力》、《卓越领导术》、《领导能力修炼》、《德政箴言》、《建设幸福中国》等著作。 章 政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 2 1. 迅速崛起、扑面而来的新媒体........................... 2 2. 新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 3 3.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 ...................... 4 4. 新媒体具有独特的功能................................. 6 5.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交流方式....................... 7 6. 新媒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福音........................... 8 7. 新媒体架起了政务机关与公众快捷沟通的桥梁............ 10 8. 新媒体是政务机关畅通民意、科学行政的新平台.......... 11 9. 充分运用好新媒体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12 第二章 运用好新媒体,推进政务工作创新 14 1. 转变执政理念,建立与新媒体、公众的良好关系.......... 14 2.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政治动员功能........................ 16 3. 加强技术创新,有效调控新媒体的政治参与行为.......... 18 4. 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务工作,推进党的建设................ 20 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上吸引力.................... 21 6. 让“网络问政”成为“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 23 第三章 做好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工作 25 1. 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及其特征...................... 25 2. 网络与现实并非是两个无关的世界...................... 27 3. 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所常见的问题...................... 28 4. 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统筹管理.................... 29 5. 培养正确的互联网管理理念............................ 30 6. 着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32 7. 完善网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34 8. 抓好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治理的骨干力量................ 35 9. 加大对网络虚拟社会执法的力度........................ 37 第四章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办好政府网站 39 1. 办好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 39 2. 建立政府网站,让网民了解政府........................ 41 3. 政府网站的功能设计.................................. 43 4. 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范围的确定...................... 45 5. 政府网站公众参与的实现方式.......................... 47 6. 政府网站的频道、栏目与页面的设计要求................ 51 7. 不断增强政府网站的品牌效应.......................... 53 8. 政府网站的潜在风险及有效应对........................ 54 第五章 确立网络发言人,主动传播政务信息 57 1. 网络发言人是政务信息的传播者........................ 57 2. 我国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情况........................ 59 3. 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 60 4. 网络发言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61 5. 网络发言人应成为“意见领袖” ....................... 64 6. 网络发言人要引领网上舆论发展方向.................... 66 7. 网络发言人应当如何“发言” ......................... 68 8. 及时面向公众澄清谣言信息............................ 70
第二篇 直面网络问政,提高执政能力 章 网络问政:新型的民意表达与政治参与 74 1. 网络已成为公众问政与监督政府的高效平台.............. 74 2. 网络问政是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机制................ 75 3. 网络问政对推动我国政务工作的巨大作用................ 77 4. 充分发挥网络问政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78 5. 网络问政考量着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 79 第二章 维护与鼓励广大网民的参政热情 82 1. 网络民意的形成及其特点.............................. 82 2. 正确认识网络民意的价值和作用........................ 85 3.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汇聚民智.......................... 86 4. 领导干部应当欢迎“灌水”与“拍砖” ................. 87 5. 让政治博客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88 6. 趋利避害,克服网络问政的负效应...................... 90 第三章 发展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93 1. 网络民主: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 93 2. 网络民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 95 3. 网络民主不同于传统民主的主要特征.................... 97 4. 全面正确地认识网络民主的作用........................ 99 5. 发展网络民主的基本原则 ............................ 100 6. 完善电子政府,促进网络民主的制度化................. 101 7. 以网络民主推动代议制民主........................... 103 8. 努力提升网民的民主素质............................. 104 9. 规范网民的网络民意表达行为......................... 105 第四章 转变执政观念,主动接受网络监督 108 1. 网络监督已成为公众对公权力使用的监视器............. 108 2. 网络监督在争议声中彰显强大特点..................... 110 3. 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优势和局限....................... 113 4. 领导干部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网络监督................. 115 5. 不要变网络监督为“监督网络” ...................... 118 6. 发挥网络监督强大的纠错功能......................... 119 7. 回应不正确的网上报道需要讲究策略................... 120 第五章 为网民建设网络问政的平台 123 1. 网络应当成为领导干部获取民意的重要渠道............. 123 2. 把网络建设成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 125 3. 首个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创办....................... 126 4. 架构民意上得来、听得到的政民沟通平台............... 128 5. 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需要走向制度化................... 129 第六章 领导干部应提高回应网络民意的能力 130 1. 对网络民意要变不适应为主动适应..................... 130 2. 正确地引导网络民意的表达........................... 132 3. 积极利用好网络民情调查的新方式..................... 134 4. 在网络民意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35 5. 理性地看待网络民意................................. 136 6. 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138 7. 让网络民意落到实处................................. 139 第三篇 办好政务微博,善用政务微信 章 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应运而生 142 1. 微博:新媒体时代的宠儿 ............................ 142 2. 政治的微博化:政务机关的新课题..................... 144 3. 政务微博与其他微博的区别........................... 147 4. 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政务微博......................... 148 5. 发展政务微博是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 150 6. 政务微博已渐成我国政坛的新热点..................... 152 7. 各有所长,我国政务微博风格各异..................... 154 8. 服务全面,政务微博身兼数职......................... 156 第二章 政务微博的组织管理与运营 159 1. 确定政务微博的主管领导............................. 159 2. 建章立制,规范政务微博的运作....................... 160 3. 建立明确的政务微博任务分工制度..................... 162 4. 把握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 163 5. 发布政务微博需要把握的技术要领..................... 164 6. 积极地与公众互动,回应公众问题..................... 165 第三章 政务微博的内容管理与发布管理 167 1. 政务微博原创内容的发布需要遵守的规范............... 167 2. 规避政务微博中的文字及图片的侵权现象............... 168 3. 政务微博的内容结构与规范........................... 169 4. 明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171 5. 与网民真诚地沟通交流,切忌不与网民互动............. 172 6. 面对围观、谩骂,切忌与网民打口水战................. 173 7. 积极澄清谣言,平息网民的质疑....................... 174 第四章 政务微信的运营管理与有效利用 177 1. 政务微信的悄然兴起与蓬勃发展....................... 177 2. 政务微信已成为问政新平台........................... 178 3. 政务微信的特有功能与问政作用....................... 179 4. 善用政务微信,建树政府威信......................... 181 5. 政务微信的管理方式与运营策略....................... 183 6. 突破发展瓶颈,用好政务微信......................... 185 第五章 培养与提高领导干部的微博运用能力 187 1. 用好微博是当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187 2. 针对领导干部运用微博进行培训....................... 189 3. 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应对微博问政的能力和自信........... 191 4. 运用微博关注民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193 5. 改变“官本位”思想,把握好自己的身份............... 193 6. 说好微博之语,切忌打官腔说官话..................... 195 7. 把握好文字分寸,注意说话的尺度..................... 196 8. 力戒形式主义,不要追求“粉丝政绩” ................ 198 第四篇 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声音 章 领导干部不可不面对网络舆情 202 1. 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202 2. 网络舆情能够迅速地汇聚、传播与放大信息............. 205 3. 网络舆情具有强大的沟通能力,能产生导向作用......... 206 4. 网络舆情充当社会监督的情报站,具有监督功能......... 207 5.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 .......................... 208 6. 网络舆情对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210 7. 当前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的八大热点..................... 212 8. 警惕不良的网络舆情所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 213 第二章 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与引导 215 1. 网络舆情给政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15 2.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217 3. 建立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219 4. 建立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测、采集与分析机制............. 220 5. 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22 6. 迅速行动,时间作出反应......................... 224 7. 采取积极措施,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 225 8.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227 9. 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对网民的引导作用............. 229 10. 以权威评论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230 11. 坦诚面对质疑,用事实真相化解怨气.................. 231 12. 正面回应网上舆论,尽快挽回不良影响................ 232 13. 对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 234 第三章 网络反腐:运用新媒体的反腐力量 236 1. 网络反腐:反腐败事业的新生力量..................... 236 2. 网络反腐的主要途径与基本功能....................... 237 3. 网络反腐不同于传统反腐的突出优势................... 239 4. 官方与民间:网络反腐的两种方式..................... 240 5. 当前我国网络反腐的主要特点......................... 242 6. 推动网络反腐不断深入............................... 243 7. 用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网络反腐......................... 245 8. 建立与完善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 246 第四章 迅速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 249 1. 网络舆情在突发事件中的巨大影响力................... 249 2.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有益于处置突发事件................. 251 3. 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责任重大............... 252 4. 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253 5. 态度坦诚,在公众理解中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255 6. 积极疏导,以科学的解释消除心理危机................. 257 7. 适时地组织专家引导,让理性发声..................... 259 8. 化解矛盾,积极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 260 9. 抑扬结合,区别情况,合理掌控舆情走向............... 262 第五章 采取积极措施直面网络舆情危机 263 1. 网络舆情危机不可小觑............................... 263 2. 面对网络舆情,领导干部不能麻痹大意................. 264 3. 疏导民意沟通渠道,倾听网民的心声................... 265 4. 在处置网络舆情危机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266 5. 以快的速度发布权威消息........................... 267 6. 积极地引导与化解网上负面舆论....................... 268 7. 负面补救:应对网络舆情的应急方法................... 270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