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于风》描述34岁的男主人公黎源自2003年6月从美国回国到2004年6月这一年的内心体验和生活经历。男主人公试图重新融入阔别多年、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氛围。这三百多天,在兜兜转转中、来去徘徊里,黎源内心时时浮现30年来他和宇文玫的情感纠葛以及自己的成长记忆。
《悬浮于风》描摹了一个在时间长河中漂泊、在地域变换中悬浮的心灵,以及由这心灵折射出的大千世界的纷繁气象和五花八门的生存之道。作者构思独特,结构新颖,60多万字的作品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
本书作者把《悬浮于风》称作心理人类学小说。作为心理学者,作者推崇以人类学的视角探究社会(外在现实)和理解心灵活动(内在现实),对人间生活和心灵体验都采用一种坦然面对和冷静观察的态度,尽力悬置判断,耐心描述和展现观察的结果。这种视角,与禅宗的细微处见菩提的审美态度也是一致的。作者用这些文字展现世间事物的复杂喧嚣与内心世界的飘忽不定,希望最终藉由审美而获得一种禅意的安宁。
訾非,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2003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和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求学,2003年获博士学位。20032005年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20052022年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教师。2022年辞去教职,成为心理咨询执业者和自由作者。
訾非曾在《散文诗》《北方文学》《文苑》《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所著长篇小说《高高的十月》获第三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一等奖(2002)、散文诗《奶奶的草屋》获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大奖赛银奖(2005)、诗歌《雨夜吹箫的人》获首届中国高校诗歌大奖赛优秀奖(2006)、短篇小说《雁》获《文苑》第十七届全国草原夏令营征文选拔赛一等奖(2012)。
曾出版诗集《七月菜畦:訾非诗选》(2012)、文集《G弦之歌:訾非文集》(2022),出版学术著作《感受的分析》(2012/2017)和《审美心理学》(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