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姜夔、史达祖、刘克庄、吴文英、刘辰翁、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张炎、吴激、元好问、张翥、萨都刺、杨慎、陈子龙、屈大均、吴伟业、陈维崧、朱彝尊、王士稹、顾贞观、纳兰性德、蒋春霖、王鹏运、秋瑾、王国维等人的古词共250首。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历时数年编撰,精辟导读
◇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词选篇,详尽注释,250篇古词深度赏析
◇特邀复旦文学博士编校团队权威选篇注解
◇熟读本书,快速、全面、深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阅读理解技巧
◇与《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组成完整的诗词文套装,能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全面认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1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
注释:
-
孙郎:孙权。孙权曾亲手射虎,传为美谈。
-
冯唐:西汉官员。时云中郡郡守魏尚因瞒报杀敌人数而得罪,冯唐向汉文帝建议宽恕,文帝从之,派遣冯唐前去赦免魏尚,并恢复其云中郡郡守之职。
-
天狼:天狼星。古人认为此星主战事,象征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中原政权。由于天狼星位于西方,故苏轼更可能直接喻指西夏。
【赏析】
这是苏轼在山东密州当知州时候的作品,记录着一场求雨祭祀后的游猎。根据苏轼自己写给好朋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这首词写好之后,苏轼让山东壮汉拍手跺脚,吹笛击鼓,群起高唱,声情与场面非常壮观。一般来说,唐宋歌词主要由十七八岁的歌女演唱,伴奏乐器也是以象牙歌板和琵琶为主,苏轼的这番演奏改编,意味着属于他的首豪放词产生了。
不必在意词中所写是否属实,豪放词本就可以在事实与虚构间弹性伸缩,只要符合情感的宣泄就可以了,而且词中展现的是另一副苏轼的模样。北宋的士大夫,虽然多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但其实并不太重视武功,他们向往的是通过文章义理获得高位,而不是军功。尽管西夏时常犯边,但士大夫并不把守疆卫土作为人生志业。范仲淹虽在陕西获取战功,却被欧阳修开玩笑为“穷塞主”;蔡挺于西夏前线守边有方,但仍然时刻向往回京的召唤,在即席填就的歌词中也透露出安享太平的愿望。于是苏轼突然间发出在西北战场获取功业的声音,当然就会显得格外特别。不过也不必太过奇怪,词终究没有诗那般严肃真实,这或许是在游猎活动之际的应景之作,或许是宣泄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任的无奈牢骚,亦或许只是中年苏轼在重温那场属于小男孩的梦。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李清照总爱在她的词里描写泛舟,这应该是有些自我生活影像的投射,她的少女时代应该为喜爱这项户外活动。但是也不必将易安词中每一位泛舟女子都当作她自己,有时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不过这也为李清照提供了一个有别传统的新颖构思。
比如这首词里,面对着秋风渐起,荷花凋零,词中的女性往往要么独凭栏杆,要么沉沉睡去,但李清照偏偏要让她去泛舟,让她在泛舟的时候举头见到南飞的大雁,让她一直划到月上西楼的时候。这不啻是一种暗示:人生便像是一场行舟,默默地行驶在生命的江河上,看着眼前景物来来去去、起起落落之后,便也到了行将衰老的时候。于是泛舟行为给词中的女性形象也添上了流逝之感,但却与大雁、月亮不同,人的运动并非年复一年的轮回。
于是过片那句也就顺理成章,飘零流去的并不只是花与水,还有舟上的人,年华就在日日泛舟的等待中老去了。好在对方与自己心意相通,也在远方像我一样思念着自己,这或许是愁苦中的一丝慰藉,于是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但这番慰藉并不能持续多长时间,愁绪在心间是难以消却的,眉头刚刚舒展,新愁就又在心底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