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柏拉图的苦旅》《四季情话》《恋恋乡土》《岁月河的那些沙》《阿凡达的仙境》部分。作者将自己的成长故事、旅行见闻、故土情怀,以及阅读和写作的苦乐娓娓道来。
柏拉图的苦旅
女人的陪嫁..
每个人心中的罗曼蒂克..
剪不断三千烦恼丝..
大年三十的饺子..
七夕揣想..
中秋美学..
母亲的中秋节.
谈美...
扑蝶.
四季情话
误入春天.
在春天里
一个人的雨季花开花落。
一棵树的花季
自由
平谷桃花
这个夏天快过去了
秋起
迎“秋”
听秋.
秋天,一起来看云.
那些绿色的生命。
秋日四题
怀念秋天
离歌.
那些年的雪
与世界相遇在冬季.
大地的印章.
恋恋乡土
会唱歌的树
到田野去
村中磨坊.
黑暗的巷道.
钥匙
望星空
被遗弃的树
一世客旅。
……
离不开阅读..
自律与阅读.
阿凡达的仙境
去湘西,寻一个旖旎的梦..
寻吃.
凤尾镯.
洛阳碎步
龙门石窟.
世界之外
心灵的远游(代后记)
女人的陪嫁
一个漆色斑驳的老樟木箱子,放在我家卧室里,跟几件现代家具混搭,显得有点儿突兀,好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穿旗袍的淑女,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一群摩登女郎中间——古典、矜持,还有点儿不知所措。樟木箱子是我姑姥姥的陪嫁,本是一对,前些年姑姥姥去世后,她儿子搬走一个留作纪念,另一个给了我。
姑姥姥的这个樟木箱子保养得算是不错。六七十年前的物件,虽漆色暗沉,但表面光洁,没有硬伤,耳锁全都完好。樟木箱子上没有任何雕琢的花饰,显得朴素大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漫卷中华大地,姑姥姥和亲人们从天津辗转到北京,从北京又颠簸回天津,在枪炮的叫嚣声里,两个樟木箱子稳稳地来去,气定神闲,毫发无损。后来,它们因为这份朴素,也未被“四清”工作队和“破四旧”的人们待见,逃过一劫又一劫,与女主人相伴走过了她出阁之后的岁月。
于是,这对樟木箱子有了了不起的阅历。它们见过大宅院的,听过密集的,坐过马车、汽车、火车。它们陶醉于女主人出嫁时的笑靥,也伤心于女孩子梦想的破灭。无论是红尘滚滚,还是人生寂寂,它们始终忠诚地与女主人相随相伴。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缱绻心事,姑姥姥的心事锁在两个樟木箱子里。从娘家到婆家,从女孩到母亲,从颠沛流离到天下太平,尽管韶华逝去,美人化为尘土,樟木箱子里空空如也,然而那些女人的细腻心事已经樟木的纹理,每一都显露着岁月的痕迹。一个女人的一生,由一对樟木箱子做见证,抑或遗憾,无人得知,只留给后人去默默揣想。
我母亲也有一对陪嫁的箱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并非樟木材质,母亲称之为“皮箱”,想必是树皮做的。这对皮箱一直摆在母亲的卧室里,用于装她崭新的衣物。一晃是四十余年,家具几经淘汰,母亲的皮箱如今仍在,还是盛放她崭新的衣物,里面永远散发着樟脑球特有的味道。母亲常用一块温水浸湿的抹布擦拭皮箱表面,曾经的正黄色已经被岁月漆成了暗黄,然而依旧油亮。
每当我看到母亲仔细擦拭一对老旧的皮箱,会想到摆在我家的那个樟木箱子,想起姑姥姥。她们姑侄两人生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如出一辙之处。她们爱惜作为陪嫁的这一对箱子,犹如爱惜自己早已消逝的靓丽容颜。每一次轻轻擦拭,都是她们对少女情怀的不舍追忆;每一次轻轻擦拭,心灵的尘埃也一起被拂去,少女的痴梦永远温暖心扉。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出嫁实在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是她们人生的转折和抉择。从娘家到婆家,是走运还是背运,莫测的人生系于无形的命运,陪嫁的箱子装着一个少女多情的梦想,伴着她们,见证她们以后的眼泪和欢喜。
每个女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些物件,从女孩到女人,留住曾经的记忆,见证时光的流逝,伴随一生的忧喜。每个女人都应该给自己留下一片空间,纵使容颜老去,沧桑侵蚀,岁月却无法染指,光阴亦不能改变。每个女人都应该抱定一个纯洁的梦想,即便风咆雨哮,颠沛流离,也当持守,哪怕梦想慢慢老去,回忆还是鲜……